一時,袁軍士氣大漲,在各個將領的率領下衝出藏兵坑。
驟變的形勢,似是源源不斷冒出的袁軍,令公孫軍為之一亂,便是公孫瓚一時也失了分寸。
為何袁軍會出現在此處?
然而,公孫軍陷入到一時的混亂之中。
在藏兵坑中養精蓄銳良久的袁軍卻宛如是猛虎出籠,爭相朝著因陷馬坑而停滯不前的騎兵衝去。
血腥的廝殺,再一次爆發。
失去了速度的騎兵,與靶子無異。
面對著步卒,這些精銳騎兵並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瞬間就落入到了下風。
即便一些反應快的騎兵匆匆下馬步戰,又如何抵擋得了列陣的袁軍。
而在步卒先一步衝出與公孫軍戰成一團,大量的弓兵也出了藏兵坑,在袁紹的指揮下列陣。
“放箭!放箭!!!”
隨著袁紹的一聲聲大喝,可謂是萬箭齊發!
無數箭雨紛紛朝著陷於河床淤泥中進退兩難的幽州騎兵傾瀉而去,濺起無數血花。
幷州狼騎與西涼鐵騎往往還會配有小盾便於衝陣廝殺,可幽州騎兵向來以速度與騎射見長,不管是白馬義從還是幽州騎兵都沒有盾牌。
這也導致陷於河床中的幽州騎兵,幾乎是成了一個個活靶子,避可無避。
縱使有血性十足的幽燕男兒自發地主動還擊,可騎兵所攜的短弓除非有馬速的加持,否則射程如何比得過弓兵所用的長弓。
更重要的是,袁紹為了佈置弓兵不知與謀士團研究討論了多久,位置堪稱是巧妙之極。
恰好是在騎兵手中短弓射程所無法觸及,弓兵手中長弓卻又是能射得到的位置。
一陣陣慘叫哀嚎聲不斷在陷於河床的幽州騎兵中響起,聽得公孫瓚目眥盡裂,怒不可遏。
中計了!
中了袁紹的奸計!!!
儘管公孫瓚不明白袁紹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但眼前的局勢無疑是對公孫瓚極度不利。
那勉強可強渡的清河,讓大量幽州騎兵陷在其中,進退皆兩難。
不過,戎馬半生的公孫瓚還是迅速的冷靜了下來,目光銳利地判斷著局勢,決斷眼下是該進,亦或退。
退,則是損失慘重,怕是要被袁紹強行留下半數騎兵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