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左右的幽燕男兒,就此殞命界橋。
這讓作為同鄉的劉備如何不為之心有悲慼?
界橋之戰的整個過程,在郭嘉派人送回的彙報中更是連每個細節都相當清晰。
對此,李基只能感慨公孫瓚敗得不冤。
袁紹一方上下一心,人人用命,面對逆境,袁紹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完全當得上如今盛起的“天下楷模”讚譽。
與之相對的,公孫瓚太過於自傲了,自恃兵力優勢且身處對騎兵有利的平原,一直都沒有將弱勢兵力的袁紹放在眼裡。
不過界橋一戰,倒是讓麴義、趙雲的名聲大震。
麴義率領八百先登死士抵擋白馬義從,趙雲則是在亂軍中來回衝殺救出了公孫瓚。
“唉,伯圭未有生命之危,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希望此戰過後能讓伯圭戒驕戒躁才是。”
而對界橋之戰分析了一遍後,劉備只得如此感嘆一聲,然後向著李基開口道。
“幸好子坤早早料定界橋之戰或有變故,提前讓劉幽州在南部堅壁清野,遲滯了袁本初趁機攻入幽州的勢頭。”
“否則當真讓袁本初橫據幽、並、冀三州,再兼之中原有袁公路、曹孟德為其助威,頃刻之間大漢半壁江山將易袁姓也。”
說到最後,劉備越發感到震撼。
袁紹這一勝,超乎了世人的預料,可並沒有超乎李基的預料。
更重要的是,在世人看來,袁紹自此能與劉備成隔中原而望的爭霸之勢。
可,以著劉備的利益立場來看,袁紹這一勝對於劉備而言同樣是百利而無一害。
討董期間,公孫瓚隱隱還尊劉備為上,可在公孫瓚漸漸成稱霸黃河以北之勢,劉虞、劉備越發不被公孫瓚所正視。
一旦公孫瓚擊敗袁紹而橫據冀、並、幽三州,那麼劉備公孫瓚,孰為大?
屆時,劉備公孫瓚不僅要反目成仇,持續了多年的海貿也將就此中斷,荊揚再難持續大量購入戰馬耕牛。
相反,如今袁紹雖勝,但在李基的落子下,袁紹卻難以攻入提前堅壁清野的幽州。
既保全了幽州維繫海貿,又無形中削弱了袁紹,讓袁紹短期內難以佔有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