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山越的習性是什麼?”
李基驟然問了一句,郭嘉也是隨之脫口而出,道。
“掠奪!”
“然也。”
李基沉聲地開口道。
“無論如何到底有多少山越人如今正虎視眈眈地注視著富春山,但有一點是不會變的,那就是山越人無論如何都只會大肆劫掠一番漢人就會迅速退回叢林之中。”
或許在後世的角度看來,漢人可謂是世代飽受異族劫掠,顯得孱弱無比。
然而,真正的現實就是那些異族才是毫無疑問的弱者,漢人反倒是真正意義上的強者,所以一直佔據著最為豐饒的土地,將難以飽腹的異族趕到了難以生存的惡劣環境之中。
這一點,在大漢王朝顯得尤為明顯,漢宣帝所立的《定胡碑文》直接書寫上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這一句可謂是法理上,直接強行將理論上一切能夠耕田的地方都定義可以成“自古以來”的漢土。
以至於形成了大漢內亂再如何,始終對外亂殺的尚武精神。
所以並非是山越人只會劫掠,而不會佔據一方,實乃不敢。
偷偷摸摸佔些便宜,對於飽一頓飢一頓的山越人來說是肯定有這種勇氣。
但是光明正大地強佔大漢的土地,山越人是絕對沒有這個底氣的,那是犯了大漢王朝由上到下形成共識的政治正確的。
甚至就連當今天子賣官鬻爵撈的錢,面對羌人叛亂,那都是不惜耗費錢糧派重兵平定,可想而知漢靈帝的底線如何。
內亂可以忍一忍,可外族入侵,漢靈帝那是連玩美人都玩得不開心。
而經李基如此一提醒,郭嘉驟然意識到了自己此前的盲區所在。
郭嘉此前一味地基於那三千山越人如此行事的目標,繼而得出了山越人的目的很可能是看似穩如泰山且作用不大的富春山。
可一旦進一步根據已知的山越人行事模式的情報去分析,驟然就明白了此中存在的矛盾。
山越人既然沒有底氣強佔大漢的土地,那麼正面攻破富春山又似乎成了一個雞肋。
這就好比為了偷摸搶一吊錢,決定正面衝擊官府府庫一般。
真想搶掠一番就走,不與漢軍正面對抗才是明智選擇,更遑論山越人試圖強攻有重兵把守的富春山。
而在這種啟發之下,郭嘉只覺得此前看著不如有如迷霧的地方豁然開朗,喃喃道。
“且如果真正存在一條既能瞞過官府,又可供山越人繞過富春山進入錢唐縣一帶繁華區域劫掠的通道,那便更沒有強攻富春山的必要……”
“如此而論,那便是決然不存在那種通道……”
“又或者可以依此判斷,那一股山越乃是自會稽郡借道而來,所以只有小股山越進入錢唐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