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李基開啟郭嘉所書的竹簡,只見上面寫著“富春山”三字。
畢竟目前明面所顯示的一切情報,乃是山越有一條繞過富春山通往錢唐縣的隱秘路線,至於富春山一帶反而是持續了三個月的風平浪靜。
“餘暨縣,汝是如何推斷出來的?又與山越有何干系?”郭嘉開口問道。
只是,李基卻是問了一句似乎毫不相干的問題,令郭嘉略微一怔。
“奉孝,你的思考習慣是什麼?”
“思考習慣?”郭嘉問道。
“沒錯,譬如我的習慣便是透過已知情報進行最大限度的推演,繼而可以達到一個相對通俗一點的說法:看一步算十步……”
李基先是拿自己進行了一下舉例,然後又順帶將苟在吳縣死活不想跟著李基一併南下的賈詡給賣了,道。
“另外,吾有一位名為賈文和的至交好友,他的思考習慣則純粹是針對人性施加各種影響繼而達成目的。”
“只可惜,這一次文和並未同行南下,否則想必奉孝與文和也會產生一些親切的交流。”
至於賈詡為何沒有南下的原因,李基一言帶下,並沒有細說。
老奸巨猾的賈詡,主打一個滑不溜手,深知跟著李基很可能得變成工具人,自然是死咬著留在吳縣輔助劉備,隨時支援李基的口號拒絕隨軍南下。
還只是個少年的郭嘉顯然還沒有認識到社會是何等險惡,尤其是李基與賈詡這種趨向成熟的頂級謀士一言一行幾乎有著百八十個心眼子。
聽著李基那滿是信任地道出自己與賈詡的思維習慣,這不禁讓郭嘉泛起著幾分感動。
一如武將的戰鬥風格,關羽初戰斬不了之敵,就沒有再戰就能斬於馬下的。
謀士自身的思維習慣實則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秘密,可李基就彷彿是面對著信任之人般徑直說了出來,那種真心換真心的感覺,讓郭嘉略微猶豫了一下,便直接答道。
“站在敵人立場思考,再以己方的視角尋求破綻……一般而言,在下都是這種思維習慣。”
李基聞言,不禁略微有些驚訝。
能夠養成這種思維習慣,從側面亦說明了郭嘉無疑具備著輕易就能站在敵人立場上去思考的能力。
這反倒是異常契合此前郭嘉所言的“料敵於先”的破解“四渡紅水”的思路,或許這本身就是郭嘉的思維習慣。
‘奉孝倒是實誠,沒有隱瞞……’
李基暗自對比了一下,發現郭嘉極大機率沒有隱瞞。
旋即,李基接著開口道。
“思維習慣自是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但奉孝或許過於一味地考慮敵人立場上的目標,卻是忽略了一些細節。”
“如今,你我皆覺得那股三千之數的山越只是個引子,或是試探,或是引誘,又或者是轉移注意力,但目標的重心決然與富春山脫不了干係。”
“暫且不論那三千山越如何進入錢唐縣的細節,但唯有佔據了富春山,山越才有一條真正從吳郡更南的大片深山老林中鑽出來便能直接進入吳郡南部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