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游龍舞第四百六十一章朔日(上)
第四百六十一章朔日(上)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曹身為乾清宮三等侍衛,第一次進上書房做伴讀;康熙四十九年十月,曹出入戶部,正忙著怎麼應付上司同僚;康熙五十年十月,曹生出離京之心,不久後主動請求外任。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曹在沂州任道臺,守著將滿月的兒子,享受弄璋之樂;康熙五十二年十月,曹已經換了三品補服,成為大清最年輕的堂官之
轉眼進京已經五年半,又到了十月初一,頒時憲曆之日。
午門外,正中間,已經有欽天監設的黃案,御道左右各有一案。中間的黃案上擺放著兩本康熙五十四年時憲書,這是恭進給皇帝同皇太后的。御道左邊的案上,是奉頒給王公貝勒的時憲書;御道右邊的案子,則是頒給百官的時憲書。
黃案上的時憲書,由欽天監監正、監副送至太和門。在丹墀左,監正等人行三跪九扣大禮。而後,由內務府掌儀司官接過,奉至乾清門同慈寧門恭進。
王公貝勒、文武百官,都穿著朝服齊具午門外。隨著聽鴻臚寺鳴贊“排班”,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宗室國公按照順序立在御道上,文武百官則按照品級,分列左右。
隨著康熙的御駕到來,鴻臚寺繼續贊“有制”,眾人皆跪倒。宣制訖後,眾人都行三跪九叩禮。接著,就是王公百官依此跪領憲書。自此日起,康熙五十四年時憲書將頒行天下。
御椅陳設在太和門下,康熙端坐其上,神色肅穆莊嚴。
雖說眾人都不耽擱,跪領一本書用不了多大功夫。但是架不住人多。這一路頒下去。也用了兩個多時辰。
待眾人領了憲書,就聽內侍上前幾步,揚著公鴨桑道:“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廣場上鴉雀無聲,曹往六部堂官那邊掃了一眼,京裡最近好像沒什麼大事兒。真希望這些老尚書要是奏本的話。能長話短說。
這從寅正(凌晨四點)就從府裡出來,在太和門前站了將近一個時辰,頒佈憲書前後又兩個多時辰,如今已經是正午時分,曹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
出來前,初瑜怕他餓著,往他荷包裡裝了幾塊小點心。曹已經趁著別人不注意,都吃了,卻是不頂什麼用。
許是大家都餓了,今天的朝會倒是利索。
先是三阿哥上前奏了同曆法相關的摺子。什麼北極高度、黃赤距離什麼。而後康熙有口諭,另在澹寧居後每日測量尋奏測得暢春園北極高度、黃赤距度,報聞。
康熙對於天文科學的重視,在歷代帝王中也能算是翹楚。曹站在列隊中,看著手中的時憲,想得是康熙五十四年地事。
真真是兩眼一抹黑,半點不曉得。畢竟他上輩子不是歷史研究者,對於清史,也不過是拜電視曉得個大致情形。
雖說曉得準噶爾準那邊會叛亂。但是在康熙五十七、八年地時候。這事兒雖說心裡曉得,但是曹卻也沒法子制止兵戈之禍。
不說曹是曉得了歷史。就是那些不曉得歷史走向的兵部官員,也都曉得那邊的策旺阿拉布坦是個不安分的。
即便如此,又能如何?
萬里迢迢,哪裡是好輕易出兵的?再說,總要講究“師出有名”。
如今,策旺阿拉布坦雖說小動作不斷,但是面表上還歸順於朝廷。要是朝廷輕易出兵征討,那如何能安撫其他的蒙古部落?
最最關鍵地是。國庫空了。沒有出兵之資。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銀子,一切都是空談。
曹想到此處,有些疑惑。那歷史上那次西藏叛亂,是哪裡出的糧餉?按照目前所知,國庫早就是入不敷出。又是連年不斷的區域性災荒,康熙還要昭顯“仁德”,年年都有省份減免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