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拍賣會這個詞對於所有人來說還是很陌生。
不過這個詞彙出自紀王府,大家就不覺得奇怪了。
這些年很多詞彙都是從紀王府出來的,像什麼投資,股份,分紅,貸款等等諸多詞彙都是出自紀王府。
果然沒過多久,坊間就傳出了何為慈善拍賣會。
慈善一詞早就有,老百姓大部分都懂,就是做善事。
重點是拍賣會,給出的解釋也很簡單,就是賣東西。
合在一起就是為了做善事賣東西。
老百姓聽懂後就議論了開來,紀王這是要改變名聲麼?
不做長安一霸了?
而那些王公貴胄,世家士族,第一個想法就是,紀王又在耍什麼花招。
這次所謂的拍賣會是不是針對他們的一個陷阱。
今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如今只要紀王府有個風吹草動,各方勢力就會加以小心。
不過很快傳言的風向就發生了改變。
居然說這次拍賣會所邀請的人都是平日喜歡行善之人。
也就是說,能夠參加拍賣會,就表明了這個人的人品。
而且還聽說,這次拍賣會過後,會把整個過程包括參加人的名字刊登在大唐日報上,
並且發到全國各地去,讓全大唐的百姓都知道這些人的善舉。
僅此一條就有很多權貴想要參加。
可是不少官員和權貴發現了一件事,不是所有的權貴都接到邀請函。
甚至有國公也沒有接到邀請函。
這些沒有接到邀請函的權貴慌了,這代表什麼?
這不是明著告訴世人自己品行不善麼?罵人不帶髒字啊。
時間緊迫,這些人就開始找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