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的說,我對我的模型有信心。雖然它只是初版,但我相信各位領導在驗證過後,就能感受到它的價值。而接下來,如果可以,我會和學校申請科研資金,進一步深化該模型。不過到了這一步,就需要更多專業的人來做,我自己實在是有些……”
他苦笑了一聲:
“工作量太大了,這個模型從我在去年開始系統化學習了半導體設計後,就開始研究,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個雛形。而如果繼續下去,那真的不是我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了。但好在雛形已經有了,接下來只需要驗證就可以了。”
說這話時,他的腦海裡全是為這個模型奮戰過的日日夜夜。
每一個程式碼,每一份資料,過去的記憶與現在交織,舊的問題與新的問題交叉出現,解決,驗證,思索……
一切的一切,才構建出了這份提前了至少六年的射頻晶片。
讓導航更精確,定位更精準,穿透力更強,訊號更穩定……這一切跨時代的研究,終於,還是在自己手裡出現。
明明前天,也就是10月13號那天,他拿到了後仿資料時,都沒這麼激動過。
可現在,站在這群人面前,他的語氣卻逐漸開始顫抖。
顫抖著,他長嘆了一口氣,情真意切的說道:
“不瞞各位,自己一個人完成這份工作……真的很累。太累了……”
聽到他的話,不少人從自己面前的筆記本里,那份長達三十多頁的報告中抬起了頭。
包括鄭小凡在內,忽然意識到……眼前的年輕人,嚴格意義上而言,還不滿20歲。
他,確實是天才。
但天才的背後……
卻是這三十多頁報告背後一整年時間的夜以繼日。
確實……這小孩兒……辛苦了啊。
而看著他此刻用手撐著桌子,滿臉疲憊的模樣,國安的那個中年人想了想,說道:
“各位還有什麼想問的麼。如果沒有,那就先讓路遙下去休息一會兒吧。”
“……”
“……”
“……”
沒人有意見。
於是,在得到了領導的示意後,鄭小凡帶著路遙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一杯茶,兩杯茶,最後索性路遙自己拿著紙杯咕嘟咕嘟的又灌了兩杯水後,他往沙發上一靠,直接閉上了眼睛。
“……”
鄭小凡看了他一眼,想了想,把電腦上那關於雙胞胎和洛雪葳最近行動軌跡的報告給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