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紛紛行動起來,越刪越封,他們的傳播和討論的熱情就越高漲,程度越大
交通運輸部,正在針對目前網上熱議的事件進行討論。
“.鑑於目前形勢,領導,我覺得之前就確定的那個暫行的方案,是否要嘗試推一下.”
“.有些事情的發展太快還是過猶不及,就像兩會傳達的重要指示那樣,我們要著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強化創新驅動的同時,但也不要忘了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去執行
這也是我之前開會一直跟大家強調的.”
“明白,那我去安排!”
“嗯,對了剛才你說有一家網約車企業司機沒鬧?是哪家?”
“打的出行,背後是彼岸科技集團”
“彼岸.是陳默的那個麼?”
“領導,您.也知道陳默?”
“.有所耳聞。”
交通運輸部和鐵路總公司雖然同屬於交通口,但屬於並行架構,這個大領導之前跟兄弟部門開會、去聽那些智囊團授課,倒是聽過幾次此人的名字,所以心裡對其有了一些印象。
回過神來,領導蓋棺定論,“這件事跟其他部門通個氣,一起碰一下,就按照流程去推進吧,至於打的出行,陳默是個懂事的,應該有這個覺悟!”
“明白,我抓緊去辦!”
輿論在發酵,一週後,時間來到7月下旬,一紙檔案出臺。
7月23日,交通運輸部牽頭,聯合其他六部委聯合釋出《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試行)
「為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出行需求,促進出租汽車行業和網際網路融合發展,規範網路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行為,保障運營安全和乘客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辦法.」
該辦法共計40條,若干細則。
甚至上了晚間新聞節目,當然只是捎帶提了一嘴,“將透過《暫行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交通運輸部將聯合相關部門對網約車的違法、違規行為亂象,開展集中整治.”
報道一出,相當於直接給國內網約車發展踩了一腳急剎車。
目前被媒體渲染的沸沸揚揚的打車大戰被潑了盆降溫的冷水
在這個炎熱的夏季,網約車行業突然步入寒冬,一朝回到解放前
全球互聯的時代,訊息不過夜,隨後就漂洋過海傳到了大洋彼岸。
原本華夏打車大戰開端,作為網約車軟體的鼻祖Uber早就對華夏市場虎視眈眈,伺機在側。
除了壟斷美國當地計程車市場外,Uber去年進軍歐洲,在英國倫敦市場反響很好。
今年初進駐亞洲,登陸新加坡,想以此為跳板得隴望蜀。
現在的Uber就像一頭聞到血腥氣息的鯊魚,在新加坡嚐到了甜頭,在華夏周邊遊曳,等待著進入華夏的最佳時機。
結果等了半天,等來對面發射一枚地圖炮,生魚勿進。
對不起,溜了溜了
Uber自大洋彼岸而來,想要西進求取真經,結果見勢不妙打了個轉,嘴裡說著下次一定,灰溜溜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