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的出行是一家有良心的企業,你們可不要瞎報道!”
“放你孃的屁,我們聊的很開心,你們再這麼說,我削你知道不?”
其中一名五大三粗的司機師傅作勢欲打,被旁邊的帶頭大哥攔住了,後者代表司機們統一發言,
“我們這次前來,就一些問題跟打的出行進行溝通,目前溝通的結果非常滿意,我們已達成精誠合作的共識,後續我們將和打的出行繼續合作,為京城廣大老百姓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服務~
謝謝大家關心~~~其他無可奉告,大家讓一讓哈~”
隨後帶頭大哥領著師傅們各回各車離去。
所有媒體聽到跟他們預期結果完全相反的答案,立馬懵逼了。
2個小時前,這幫人可是抱著抄家的氣勢進去的,出來後跟小綿羊一樣,一個比一個溫順,反而幫著對方說好話,打的出行是給他們灌了什麼迷魂湯?
這就相當於兩口子要鬧離婚,被告知處於冷靜期,結果這段時間後,兩口子非但沒離婚反而商量去哪度蜜月
剛才那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過即便對方如此維護打的出行,也可以根據他們的回答寫幾篇小作文。
比如《京城計程車司機的憤怒,在打的出行總部樓下大打出手》、《誰欠了計程車司機的血汗錢?》、《部分計程車司機代表出來一言不發,神情凝重》.
甚至有幾個記者不死心,想跟著這些的哥直接打車,要從對方嘴裡撬出隻言片語。
可不等他們成行,從大廈裡面再次走出一個人,
“大家,來都來了,挺辛苦的不妨進來喝杯茶再走~”
眾人一看來者,這不是陳彤麼?他怎麼在這,隨後反應過來,靠,打的出行的總裁就是他。
在場眾人基本上都是各媒體的排頭兵,跟陳彤比無論是身份地位雙方差距擱著銀河。
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方之前屬於絕對行業內資深前輩,與自家主編大人坐而論道的那種。
他們一個個跟老鼠見了貓一樣,很是聽話。
當眾人進去看著桌上的紅包,感覺這趟活苦著一張臉。
得~白忙活了。
京城危機解除,其他城市在打的出行分公司,在陳默制定的一懷柔、二拉攏、三掃尾的應對方針,有心算無心的提前準備下,都轉危為安,把危機消弭無形。
打的出行沒事不代表其他兩家倉促迎戰的友商也能平穩過關。
當天晚上網上有媒體曝光快的和滴滴各地區公司樓下發生計程車司機聚集提起訴求的新聞。
這些新聞中還有圖片裡面有警車和救護車出鏡,更是引起了無數網民的關注.
如果打的出行也出事,大小馬打算寧可抱著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也要把這事推一把火。
但現在對方沒出事,自家小弟出事了,那可得千方百計往回兜著點。
隨後這些新聞彷彿曇花一現,在許多平臺上就莫名消失了。
而彼岸系的平臺,按照老闆的意見,這事不宜鬧大,雖然沒刪但也故意壓了下熱度。
當然其他傳統媒體肯定不會報道這些有的沒的,要麼就別讓大家看見,現在這樣先是看見後消失的場景,讓廣大網民就跟吃不到瓜的猹一樣,心癢難耐,這種玩法屬於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