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員工福利從人力資源部承接過來,在保持原有不變的基礎上,為員工提供情緒價值和歸屬感,比如根據員工愛好,創辦各種社團,組織活動;逢年過節的員工禮品制定;每月最後一天的員工生日會等等.
四、定期進行對集團內員工進行匿名性質的360度環評,包括周圍同事、工作氛圍、領導等方面的評分,進行整體性的摸排評估。
陳默看了十來分鐘,“上面這些問題列的很尖銳啊,都是大公司病,你這邊繼續保持這樣的迭代,對於這些問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整體沒問題,這個方案我批了,每月月底向我彙報,如遇特殊情況可隨時找我。
核心原則只有一條,無論管理還是員工,各司其職,在彼岸價值觀的引領下,為彼岸集團添磚加瓦。
人力資源在做減法,員工工會要做加法,一加一減保持平衡,你們兩者成為集團上下一心的催化劑。”
“明白。”
“另外,你們現在32個人,還是太少,按照100:1的比例去擴招工會的規模,從各司各部招募,還按照之前的方式,只不過這次終面是你。”
“好的!那個我這邊完事了,老闆您叫我來是.”
“我記得職言當初開闢了個法律援助板塊來著,現在什麼情況了?”
範典不知為何老闆突然問這個問題,這種屬於自身負責業務,他回答的很清晰明瞭,
“這個板塊創立之初是利用集團法務的資源,線上為廣大員工提供勞務糾紛等法律問題的解答。
一開始還是很火爆的,職友們也很有熱情,但隨著時間推移漸漸冷清下來,就目前來看,只能說屬於職言最冷清的板塊,現在還在維持著,沒有關閉。
即便我們之前透過幾個幫助打工人勝訴的成功案例,效果也不明顯。”
“原因分析過麼?”
“嗯,之前曾主動聯絡過幾個來求助的職友,原因不外乎,費時費力不討好。
具體點就是耗時特別長、訴訟流程和遞交各種手續很是繁瑣、即便勝訴執行困難,阻力重重。
最無語的是這種大部分都是企業方面的問題,卻讓員工買單,處於勞動仲裁的員工跟在公司一樣都是處於弱勢地位。
先不過勞動仲裁這段時間的空窗期,既是事後想要投其他公司,那些公司的HR唯恐避之不及。
他們這種人就像職場的勞改犯,為了自身權益與強權抗爭卻反而成為了自己職場生涯的汙點,黑色幽默不過如此。”
“那些維權成功的呢?”
“也是類似的說法,失去的遠大於得到的,有許多人後悔了。後來他們也看開了,也不想再沉浸過去,大部分人選擇向前看,但職業生涯算是毀了一半,很少有公司會選擇這樣的員工。
甚至後來有些人在職言分享維權經歷,勸告那些後來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這也導致即便後續職友即便能得到法律層面的解答,證明他們是正確的,但越來越少能邁出那關鍵的一步。”
陳默嘆了口氣,更堅定了他的決心,
“問題原因分析出來,你們有想過什麼解決方案麼?”
範典笑了下,笑容有些苦澀,“確實想過,不過覺得有些異想天開了,就沒跟您說。”
“不妨說說,我姑且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