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千言萬語如鯁在喉,嘴唇微動卻只說了句,
“.加油!”
說完,他只是拍了拍陳默的肩膀,開啟車門準備離去,剛起身,手臂被拽住,
“別急著走,再聊五毛錢的,作為小米高階顧問,給你個打敗蘋果的建議。”
“什麼?”
“前段時間你不給我一個小米手環體驗麼?我看了下很不錯,不過只相容安卓,還不支援蘋果,我覺得後續不論手環還是其他小米產品,不妨嘗試相容蘋果生態。
所以我的建議是小米所有產品可以朝著相容蘋果生態的方向邁進。
將自身產品融入全球最大高階使用者群(蘋果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同時為未來構建開放性生態聯盟奠定基礎。”
雷軍眼睛一亮,陳默要聊這個他就不困了,尤其是他明顯能get到陳默這句話的含金量,其本質上是一種“借勢擴張”策略,旨在打破生態壁壘、擴大使用者群體並增強自身競爭力。
同時他馬上能想到其中的難點,“這樣研發資源傾斜,而且同時相容安卓和蘋果生態,對成本和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我只管殺不管埋,這個建議的本質就是以技術開放換使用者規模,以短期利潤換生態話語權。就看你們有沒有這個魄力了。
這兩年我算看出來了,以蘋果那自大的做派,不出雙卡雙待、不出快充,庫克仗著老喬留下的閉環軟體生態、系統和晶片,每年擠牙膏式升級、改改設計,換換顏色又是一代新品。
有許多蘋果使用者不滿蘋果手機的迭代策略,若能在未來35年內將30%的蘋果使用者轉化為小米生態‘輕度使用者’,屆時蘋果又何足懼哉。
而對小米而言,不光搶佔市場,透過相容能倒逼提升產品品質和互聯穩定性,間接推動其技術研發向高階靠攏,這也是小米一直以來所追求的,同時透過‘與蘋果並肩’的相容性宣傳,弱化小米‘價效比’標籤,強化其‘開放、國際化、技術領先’的品牌形象
一舉不知道踏馬多少得,我只能說到這了,剩下的就看你們了。”
雷軍聽著聽著,眼中逐漸閃爍出興奮的光芒,彷彿一盞逐漸調亮的燈,瓦數越來越大。
聽完後,他深以為然地重重點頭,對陳默的想法表示高度認可,剛才他依稀找回兩人之前共事的狀態,“行,我回去跟其他人議一議.”
雷軍笑著打趣道,“你小子如果還在小米,說不定我們早就成為世界第一了.”
“比起造手機,我感覺還是搞網際網路軟體更感興趣。”
雷軍深深看了陳默一眼,語氣堅定而真誠,“這次真走了,你放心,小米永遠是彼岸身邊絕對可靠的盟友!”
“彼此彼此!”陳默微笑著點頭。
等雷軍離開後,陳默略顯疲憊地走到後排,坐進車裡,閉目輕聲吩咐道:“老莫,開車,回公司。”
“好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