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一年多的皇帝,他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對御史這種生物,早就沒有了最初的耐心。
這幫傢伙除了擅長從雞蛋中挑骨頭外,具體的事情,那是一件也不幹。
吃了敗仗的朱景逸,肯定是要問罪的。
可在治罪之前,總得先安排人接手,東南各省的軍事指揮權。
不把這些問題處理好,就先拿下朱景逸,非得出大亂子。
“臣等遵旨!”
群臣齊聲回答道。
嘴上答應好好的,一眾捱了訓斥的御史,並沒有善罷甘休。
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這些人正在憋大招。
御史都察院是要幹活的,平常時間監察同僚,那太過得罪人了。
相比之下,還是落井下石,操作起來更有價效比。
“陛下,戰場上局勢變化莫測,我等遠在千里之外很難做出準確判斷。
不妨讓朱閣老上奏,詳細陳述戰敗的經過,再決定是否追責。
當務之急,還是儘快派出援兵。
長沙已經丟了,叛軍下一個目標多半是武昌,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力保武昌不失!”
首輔呂壽同開口提議道。
朱景逸剛入閣,馬上就進行問罪,內閣就成了一個笑話。
百官們為了入閣努力奮鬥終生,可不是為了充當笑話的。
無論是為了朝中的穩定,還是為了內閣的面子,此時他都要拉朱景逸一把。
就算要進行問罪,也必須拖上幾個月,等風頭過了再說。
在這期間,朱景逸如果能夠自救,同樣有機會鹹魚翻身。
這是閣臣應有的待遇。
“成國公,現在有哪些部隊可以調動?”
永寧帝開口詢問道。
大虞朝採取的多重管理制度,避免了一家獨大,同樣也不可避免的犧牲了效率。
相比兵部的文官時常調動,都督府人員結構就要穩定的多,基本上一干就可以到退休。
論起對全國軍隊的瞭解,還是勳貴們更甚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