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人渡己,是一個成功者上岸的必備技能。
從馬大師身上,別人只是看樂子,這一世挺成功的張麟,則看到了飄飛的後果。
其實作為公眾人物,不管從事任何職業,不管是明星還是體育運動員,亦或者他這樣的主持人。
一旦飄飛後塌房了,那反噬也是無與倫比的。
幾乎可以說,毫無翻身之可能。
娛樂圈裡,例子簡直數不勝數。
而主持人界裡面,白老師則是飄了的典型代表。
自從他說出那句“不是吧”以後,他哪怕站在老百姓的立場說話,也會被網友冷嘲熱諷,形容他是老演員。
所以,戒驕戒躁。
以後絕不能亂髮表意見,做任何決定前都要以人民為本。
只有這樣做,才能保持人設不崩塌。
當然想歸這麼想,回到京城後,張麟就又霸氣側漏了起來。
在最新一期的《社會記錄》棚內錄製的時候,上演了讓無數人拍手叫絕的一幕畫面。
當時,在聽到一位一級重度殘疾人打來的電話請求後,得知他因為活動不便,以及申請流程繁瑣,至今沒有拿到殘補。
能打進來電話的,肯定是節目組精心挑選好的。
張麟雖然沒去實地考察過,可從資料裡也能看出這位特困大叔的艱難。
因此他連線YQ區工作人員,詢問她這事該怎麼解決,讓她在全國網友面前表個態。
可能是穩習慣了,或者公式化回答說順嘴了。
當聽到張麟的提問後,這位工作人員讓殘疾人去她們的相關部門申請,只要符合要求她們就辦理。
話音還未落下就被張麟打斷,強調這是一位一級重度殘疾人,能不能上門走訪辦理。
對此追問,這位工作人員依然是公式化的回答,說申請透過了,符合條件她們就可以上門走訪。
再次打斷,再次強調了一遍,張麟直接邀請現場如坐針氈的更高層,現場指導了一下這位工作人員的工作。
直到更高層委宛的命令完,這才說道:“我們基層的同志們辛苦一點,因為大家的腳力,其實丈量出了國家和基層群眾心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