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五胡亂華,北方漢人的漫漫西遷路——衣冠西渡;
是十六國時,西北僅存的漢文化中心,卻備受摧殘,屢遭兵禍;
是平涼尤在而賜名的英雄苻堅,卻未得善終,身死國滅;
是矗立至今的羅什塔身後那位,被困武威十七年的佛經翻譯大師鳩摩羅什;
是秦唐先祖的發祥地,卻未能在此大放異彩;
是自稱隴西布衣的謫仙李白,一生也沒到過的隴西;
是反抗吐蕃,收復河西的孤膽忠烈張議潮及其歸義軍,帶給大唐的最後榮耀;
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河西走廊,也是各方勢力攻伐不斷的血火戰場;
是戰功卓著,鎮守川蜀數十年的抗金名將,卻英年離世的吳玠;
是河西走廊的左公柳還在抽芽吐綠,而平亂籌邊的英雄左宗棠卻早已遠去;
是一個道士,讓歷經千年開鑿的華夏瑰寶遭逢浩劫。]
影片看到這裡,彈幕上刷滿了[左公千古]。
有清一朝,能被世人發自內心稱頌的名人不多,左公是為數不多的一個。
他的功績無需贅述,僅僅抬棺進疆就可名流千古。
不過相比絕大多數網友,正在舞蹈室裡排練的撒鋇寧等人,卻將焦點放在了一個道士身上。
歪了歪頭,撒鋇寧低聲說道:“我記得那個敦煌道士,當時倒賣那些文物好像是為了修繕石窟。”
見尼鉻買提望來,解釋說道:“讀者上面寫的。”
“曾經那本非常火的雜誌嗎?”
得到撒鋇寧的確認,尼鉻買提緬懷道:“好久沒看過這本雜誌了,不知道還連載著沒?”
“連載著,好像蘭州有一條街就叫讀者大道。”
拍了拍腦門,撒鋇寧回憶道:“記得14年去蘭州出差,我跟同事吃完手抓羊肉,一起去黃河邊喝三炮臺,茶老闆就提供讀者供顧客觀看。
在清涼的河風吹拂下,一杯三炮臺,一碟瓜子,一本讀者,真的挺愜意的!”
笑著解釋幾句,視線看向剛才點頭的榭穎穎,斟酌道:“假如他沒有倒賣這些文物,也許更多的敦煌盛景我們是見不到的。
他本人也做過很多,爭取過當時北洋政釡的關注,幫助維護石窟,嘗試了很多辦法。
最後還是一個人守護敦煌。
所以,這道士也不是壞,也不是傻。”
嗯了一聲,榭穎穎低聲道:“我也看過這些資料。
當年王道士百般呼救,卻無一人應答,最後只能斷臂求生,卻又揹負千年罵名。
人家道士把所有的積蓄都用來修繕佛教的石窟,自己過的很貧苦。
當時找了那麼多地方,自己人都不當回事,最後被偷了才重視,然後把錯都退到人家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