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辦法讓死者復生,但卻能查出真相,告慰生者。”
接過話茬,張自飛又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
2015年1月,他曾接到過一位母親的求助,母親的兒子董某因感情糾紛於留下遺書後離家出走,杳無音訊。
線索少,離家時間長,他知道這是個難做的活兒,但仍然將事兒攬到了自己的頭上,親自帶隊開始“大海撈針”式調查。
由於董某失蹤時間較長,張自飛不得不把目光鎖定到“無名屍體”的排查上。
經過海量的資料排查後,張自飛和辦案人員認為,一具在JB區魚嘴附近長江水域發現的無名男屍是失蹤人員董某的可能性極大。
經過DNA樣本的比對,檢驗結果證實該無名男屍就是董某。
經過調查,警方確認董某系自殺身亡。
隨後,董某的父母領回了兒子的骨灰。
“領回骨灰的時間,已經快到春節。”
張自飛面向鏡頭感慨萬千的說,在萬家團圓的日子,他收到了夫婦送來的錦旗。
但他卻為又一個家庭的破碎心潮難平,因為自己無法給他們一個“生”的訊息。
他還記得,那位母親流著淚對他說:“至少,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團圓。”
嘩嘩譁~~~
熱烈的掌聲中,張麟接過了導演組遞來的小紙條。
看過《開講啦》的觀眾都知道,小紙條是這節目的重要環節,基本搞笑輕鬆片段都在這裡上演。
本期嚴肅了一整期,導演組自然不會讓氣氛一直嚴肅下去。
因此接過看了一眼後,張麟笑道:“這一期的小紙條質量不錯,第一個問題來了。”
說著看向枕戈待旦的張自飛,笑說道:“在你人生的執法過程中,最讓你無語的時刻是?”
愣了愣,張自飛笑了起來。
思索片刻後,開口說道:“很多年前,我們對一名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
那會筆錄用手記,機打還沒普及。
我一口氣寫了20多頁,手都寫的沒知覺了。
最後問嫌疑人:以上供述是否屬實?”
說到重點處停頓片刻,張自飛一本正經說道:“嫌疑人低頭沉吟片刻,抬起頭來說道:不一定屬實。”
說著雙手下意識比劃了一下,擺出一副抱頭傻眼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