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螢幕上的吳亞玲老人,喟嘆說道:“老祖宗告訴我們,開了嗓就不能停,人不聽了,不代表鬼不聽。”
聽到這句話,不少人淚目了~
人不聽了鬼在聽,真的太具有華夏人專屬的浪漫了,可謂一發入魂!
這份發自靈魂的認同感,從彈幕裡就可見一斑。
且這份祖祖輩輩傳承的匠人精神,在這個時代,也已經少之又少。
多種原因促使下,莫名的,不少感性的人皆溼了眼眶。
採訪影片裡,吳亞玲老人說道:
【空空的場地,臺下的人陸陸續續走了,但臺上的戲不能停,即使只剩一個人……
這些場景看著讓人心酸,不是因為聽的人少了,是因為能靜下來聽傳統戲曲的人越來越少。
我們多怕最後一個人也走了,多怕傳承之花到這裡斷了,怕傳統的文化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不去抓著它了。】
停頓片刻,感性的吳亞玲老人又說所幸這幾年,網上越來越多戲曲唱腔的音樂受到大家的喜歡,大家終究還是被傳統戲曲的魅力打動。
採訪影片的最後,老人臉上的笑容令人心緒複雜。
待採訪影片結束,張麟轉頭看向攝像頭,開口說道:“她希望大家能將它傳承下去,讓這美好的文化源遠流長。”
旁邊的王佳寧重重點頭,李恏也說一定會傳承下去的,語氣非常堅定。
接著,大聲說道:“民國二十六年,有一位戲曲匠人告訴我們,位卑未敢忘憂國。
21世紀的今天,我們也要永遠銘記那段歷史,永遠記得,位卑未敢忘憂國,永遠熱愛我們最美的文化。”
觀眾:(⊙⊙?
畢竟是國字號主持人的演唱會,正能量屬性重一點也在情理之中。
接下來,張麟和兩位主持人互動一陣,開始演唱今天的第二首歌。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順著少年飄流的痕跡,邁出車站的前一刻,竟有些猶豫~~]
與此同時,央視新址。
《海峽兩岸》演播廳,李葒端坐著,看著自家平臺特有的卡頓心裡略感無語。
此時此刻的大螢幕上,嘉賓音畫嚴重不同步。
說實話,有時候她覺得這直播技術,還不如民間的微信呢!
思慮間,導演喊了一聲咔,示意休息一會兒重新錄這一段。
旋即,工作人員開始檢查裝置,一起圍在機器前指指點點。
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了,李葒拿起一旁的紅色保溫杯開啟,姿容優雅的輕抿了一口。
感受到溫水流過咽喉的過程,不由產生一種愜意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