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王的逼宮看起來似乎是早被他有所預料,甚至可以說是他早就張著口袋做好了局,等著景安王往裡跳呢。
可景安王真的做了,又因此而身死了,他似乎也仍然十分難過。
人參附子湯為何無效?
因為人參附子湯主回陽救逆,而此刻昌平帝的狀況已經不再是以陽氣暴脫為主證!
卻是以熱陷心營為主證。
中醫治病有個非常有趣的原則,叫做“同病異治”。
什麼是同病異治呢,就是說,病也許是同樣的病,但同樣的病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卻可能“證”不相同。
正所謂“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
所以,有了“同病異治”,又有“異病同治”。
總結就是,用藥行針,不看患者得的是“什麼病”,而要看他此刻是個什麼“證”。
要不怎麼說中醫易學難精呢,光這一套套的理論,就能把人繞暈了去。
古代資訊傳播本就不便,許多大夫往往能跟著師父學上一套什麼病用什麼藥,都算是得到大傳承了,至於精微理論,體系基礎,高屋建瓴……這些東西,就是太醫院的太醫都不見得人人能弄明白。
真要都能弄明白,眼下這位太醫就不會用人參附子湯了,而世上又何來庸醫?
靈活運用,這本來就是一個既考驗智慧,更考驗膽氣的高標準。
要有智慧,還有膽氣,此時此刻,江慧嘉該怎麼做呢?
孫太醫用人參附子湯,應對瀕死急救,本不該說他有錯。即使今日做了脈案,往後追究查證起來,也不會有誰說他用錯了藥,導致急救失敗。
只能說陛下本就大限到了,人力難救。
更何況,人參附子湯本就是眾太醫推敲一致後才得以應用的。
這,其實又何嘗不是他們自保的一種智慧?
那麼,江慧嘉要打破這種智慧嗎?
江慧嘉其實無意針對誰,可她也同樣的需要自保!
而被架到了神醫這個位置上,她自保的標準必然又不能與他人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