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榮醫> 第五百一十章 圖窮匕見,景安王逼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一十章 圖窮匕見,景安王逼宮 (1 / 3)

這時候的宋熠和江慧嘉都不知道,景安王其實已經狗急跳牆了。

太子失蹤,對景安王一系的人而言,本該是最好的時機。

景安王若能趁此機會取得正統名號,那即便太子還能回來,景安王也將擁有與他正面抗衡的立場。

即便太子勇武過人又如何?他個人再能打,他也不可能靠“能打”就登上皇位啊。

政治又不是比武,就算要秀肌肉,那秀的也是派系中的力量,而不可能是個人的力量。

太子性情孤拐,為儲君期間不說怎樣禮賢下士,收攏門人,建立儲君的勢力,就是正常見人,按時上朝,他都少有做到。

要論派系力量,除了那些原本就忠誠的保皇黨,其餘約等於無。

而景安王卻早早就野心勃勃,暗中織就大網。甚至於代王的崛起,其中都很難說到底有沒有他的手筆。

當然,這種敏感的問題,沒有證據,誰也不敢亂說。

但總之,景安王對皇位早已勢在必得,其野心也早已昭然若揭,並不曾遮掩分毫。

他本來也就要成功了。

只要太子不回來,又或者在太子回來前,他就在眾人面前取得了昌平帝的口頭認可。

哪怕只是一分一毫呢,他都能有個名號,也好說話。

偏偏昌平帝卻咬死不鬆口。

而就在昌平帝自己都認為自己的“不鬆口”,不過是無奈之下的最後抵抗時,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石破天驚式地,太子回來了。

情勢再次顛倒。

景安王沒有抓住最好的時機!

他原本不想在表面上做得太過,是因為他也同他的兄長昌平帝一般,圖個名聲,圖個仁義稱號。

不要小看這個名聲,歷朝歷代,以儒立國,要的就是儒家這個“禮儀教化”對階級的穩定作用。

正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簡單一言就概括了“君權”“父權”社會的本質。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就是君權社會,君王對臣民的統治體現。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