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就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了。
程勳也上前撈起他,將他捆在馬背上,與代王一般成了俘虜。
那麼代王呢?
代王當然確實是還活著的。
可既然沒死,這個時候的他,又怎麼樣了呢?
代王被宋熠橫放在馬背上,頭顱朝下,身體趴伏。
一開始他因為墜車受傷,的確是昏迷了,可經過後來的顛簸,以及一聲聲“代王死了”的吵鬧,約半刻鐘後,他其實又漸漸醒了。
可醒了又如何?
很快弄清楚自己處境的代王倒寧願自己還昏迷著,又或者,乾脆此前就直接摔死過去。
也不知是因為被橫放馬背俘虜的屈辱,還是因為耳邊那一聲聲淒厲悲壯的“臨終呼喊”,又或者是因為皇圖一夢終成空的悲傷絕望。醒過來的代王,沒有掙扎,沒有動彈。
他只是仍舊垂著頭,默默瞪大眼睛,眼淚從他的眼眶中滾落。他便將視線隨淚珠移動,而後一點點在心中細數,淚珠砸在地上濺起的每一片泥灰。
一片灰,兩片灰,三四五六片,七八九十片。
片片終究又還都化作了塵泥。
最終,宋熠他們俘虜了代王、付子恆,以及最後的那一名代王親衛。
馬蹄踏過南燻門外被鮮血染紅的土地,韓元緊接著下令:“速整隊形,馳援城門洞!”
城門洞處的反軍至此已成一片孤軍,內有劉天中率精銳仍在不懈抗敵,外頭又來了這樣一支才剛剛立了功,殺了人,正煞氣滿滿的敵軍。
內外交擊,豈能還有幸理?
當昌平帝終於力排眾議,狠狠駁斥了棄城而逃的“良言”,帶著最後負責守衛禁宮的一批禁軍來到南燻門處時,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
城牆上,一個個反軍俘虜被緊緊捆紮,靖軍兵士們對著他們或默默悲憤,或怒聲斥罵。
而城門洞這邊,殘亂的屍體從門洞裡一直延伸到城門內。
劉天中帶著數量已經不多的禁軍殘兵,就站在一地狼藉中,一忽兒哭,一忽兒笑。
此情此景,既殘酷,又怪異。
昌平帝與眾臣看到這樣一幅景象,是真的有些懵了。
為了實現最快速度的“御駕親征”,皇帝儀仗便著實擺得匆忙。
除了前方還有數百禁軍開道,昌平帝御輦所處位置,在這支隊伍中可以說是非常靠前了。
御輦有九尺高,昌平帝居高臨下,又位置靠前,當下甚至能很清楚地看到劉天中臉上涕淚縱橫的狼狽。
就很不符合他堂堂大將軍的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