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是禮法給士人階層強扯的遮羞布,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層遮羞布的存在,然而大家難道就能夠心安理得的享受這層遮羞布嗎?
當然不是這樣!
接下來,他就開始提到庶人與士大夫之間的區別。
他又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和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嗎?
宋熠認為,在先天階層,人都一樣無知,所以是平等的。
可是到了後天,因為所受教育的不同,所處的位置不同,所能發揮的作用不同,人與人自然就分出了三六九等。
聽到這裡,江慧嘉心裡其實並不認同。
但她也知道,宋熠雖然出(身shēn寒門,可他所受到的,也畢竟是儒家的教育。儒家首重禮法,一個“禮”字,首先就天然教人懂得了階層的區別。
封建社會,士大夫階層統治世界,依靠的可不就是等級禮法?
當然不能用現代的思想,來強行要求古代讀書人怎麼樣。
但宋熠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核心思想也很有意思,他理論的並不是“刑不上大夫”究竟對還是不對,而是從另一種角度來解析了這句話。
士大夫為什麼高高在上?
因為他們讀了聖賢書,學了聖賢的道理,懂得了治國的方法,掌握了發出聲音的條件,所以他們更能為普通老百姓謀求福祉!為天地生民做更多的事(情qíng,因此而受人尊敬。
而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還需要更有氣節,更有自尊,更懂廉恥,當然,也還要更加自立、自強、自勉!
這才是士大夫應該做的!
而不是說因為有了“刑不上大夫”之類的擋箭牌,就心安理得以為自己高人一等。
從而肆意**,忘卻初心,曲解聖意,做出侮辱氣節,有害國家百姓的事(情qíng。
這不是真正的“士”,相反是恥辱,是毒瘤,是應該被剔除出“士”的階層的!
如此一來,這些真正觸犯了刑法的,他們就算不得真正的“士”了,因此,處罰他們,對他們用刑,又是理所當然,不需避忌的。
聽到這裡,江慧嘉總算是懂得了宋熠的邏輯。
實在說起來,他們讀書人講話,又是在(殿diàn前對答,難免就有點文縐縐的,江慧嘉雖然不至於聽不懂,但聽起來吃力是肯定有的。
這個鴻泰跟說書似的背起了宋熠的(殿diàn前言論,他說幾句還要停一停,營造一下氣氛。
江慧嘉剛開始聽著,還真有點快被繞暈了的感覺。
但聽到後來,她卻又覺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