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嘉謝過車伕,又問明瞭前樓街要怎麼走,才與張氏和宋大郎一道走出了大車店。
粟水城很有幾分繁華,張氏與宋大郎是鄉下人進了城,瞧什麼都稀奇高興,江慧嘉則純粹是抱著欣賞古代街市的心態,也目含新奇,頗多喜歡。
從大車店出來,三人又上了城門大街,不一會兒走往西市。
前樓街還沒到,沿路的小攤小販就多了起來。左右有一大白天的時間可逛,江慧嘉也不著急,當下就放慢了腳步,逛起路邊攤來。
張氏與宋大郎同樣不著急,張氏比江慧嘉還喜歡逛這些小攤,一雙眼睛左右瞧,都恨不得長到路邊攤子上去了。
江慧嘉又抱著瞭解物價的心態,時不時地在路邊小攤上詢價。走過第三家賣包子的小攤時,她花三文錢買了三個素菜包子,又兩文錢買了三個大白饅頭。包子饅頭三人均分,張氏和宋大郎各接過自己那一份,當下張氏就對宋大郎說:“當家的,菜包子咱拿回去留給全子吃吧。”
宋大郎就把自己的菜包子遞給張氏。
張氏用賣包子人贈送的乾淨樹葉將包子包好放進背後籮筐裡,又把自己的饅頭掰下一半遞給宋大郎:“當家的你多吃點,我吃半個就夠了。”
這饅頭有一兩一個,發起來其實還挺大個,江慧嘉不知道張氏是不是真的半個能飽,但就她自己的話,的確是吃半個就足夠。
不過她自己的小貓食量她自己知道,想來也不能與張氏這等慣做農活的婦人相比,張氏所謂的“半個能飽”,多半是有意節省,好填補宋大郎的。宋大郎當下推讓,張氏又再讓,兩人讓來讓去,江慧嘉看在眼裡,心裡微微一嘆。
但江慧嘉並沒有將自己吃不完的包子饅頭多給兩人的意思,她站在一邊,小口將菜包子吃完,一手就提了葉子包好的另一個饅頭,小走兩步,逛起了旁邊的小攤。
包子攤旁邊有一家小攤是專買各種竹製品的,有小件的如竹盒、竹籃、竹揹簍,大件些的如竹扁、竹排、竹篩等。
江慧嘉瞧中了一個做工精緻的小竹籃,但見那竹籃長不過一尺,寬約半尺,做成了小船形狀,上頭編著麥穗花,把手上還細心地裹著淡青色棉布,籃子底上又墊了一塊深青色小碎花布,幾面一襯,樸素中透出雅緻,鄉土中帶著漂亮。她當下就上前問價,攤主是個少年,帶著憨笑道:“帶了塊布,因此多要些。就五文錢,您喜歡就拿去。”
五文錢,江慧嘉覺得不貴,就沒有還價。當即付錢買了,又將手上的葉包放進籃子裡,籃子挎在手上,立時覺得又輕巧又漂亮,還很方便。
互相推讓完的宋大郎夫婦轉過身來,當下就見到江慧嘉手上多了個籃子。
張氏:“……”
宋大郎:“……”
我倆表現夫妻愛的時候,你竟買東西去了?
沒聲沒氣的,你就買了?
茫然的夫妻倆表情一致,江慧嘉微微抿唇,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