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除了這些人之外,還有更多的人試圖向著滄江之畔趕來。但這些人早在半路,就被各自學派的人給攔了下來。
今天能夠走到這裡的人,只是他們身處的位置相對較近,過來得更為方便而已。
而能夠走到這裡的,都不是什麼愚蠢之人。他們很清楚自己走到這裡可能面對什麼。
他們可能要面對的是殺大修行者於無物的大妖,或者更直接點的說,便是死亡。
但他們還是來了,義無反顧。
在一片寂然中,這個應該是兵家修士的提問者後背一抖,其背後的一個包袱飛起,於空中開啟,從中掉落一根短棍,落入提問者手中。在提問者抓住短棍的一剎,“鏘”的一聲,短棍兩端突然彈出兩截。
瞬時,短棍變成了等人高的長槍。
提問者持槍而立,再次問道:“何為仁?”
這時候,在座的眾人也終於明白,這個兵家修士問的並非是儒生所追求的那個終極問題。
他其實是在等孟軻的一個號令。
只要孟軻說出那“殺身成仁”四個字,那便是這杆長槍殺敵的時候到了。
所有人都默默拔高了身姿,讓臀部虛坐在腳上,這能確保他們最快速度的站起身進入戰鬥狀態。
局勢一下變得劍拔弩張起來。
而這些年輕人能聽懂提問者的意思,臺上的孟軻又如何聽不懂呢?
他看著這些蓄勢待發,甚至可以說是躍躍欲試的年輕人,忍不住笑了。
這些年輕人體型樣貌各異,但姿態俱都挺拔。
如蘭,如竹,如松,如柏。
多麼好的一群年輕人啊。
熱血,堅強,無所畏懼。
如此美景良辰,怎麼能不值得人浮一大白?
孟軻拿起手邊的酒囊,灌了好大一口酒。
這麼好的年輕人,他又怎麼捨得讓這些人去白白送死呢?
他這個老東西都沒死,又哪裡輪得到這些年輕人?
“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問到了點子上。我借儒師的話來回答你,克己復禮曰仁。”
提問的兵家修士並不滿足於孟軻這個裝糊塗式的回答,還要再追問。
但孟軻卻抬起手,示意他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