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名則是法正,沒錯,正是後來的那個西川第一謀士的法正!
只不過他當年並沒有從郿縣入蜀,而是在公孫路第一次釋出招賢令的時候,跟隨他老爹法衍一起來到了幽州,前幾年被法衍推薦到遼東書院鄭玄老爺子手底下學習!
小夥天資很好,而且性情也比較活潑,當時的鄭老爺子手底下的兩大弟子國淵和諸葛亮都離他而去!
於是正處於空窗期的老人家一眼就看重了這個性格叛逆但又十分天才的少年,於是便將他收為入室弟子。
但讓老人家比較頭疼的是少年雖然天資聰穎,但並不是非常喜歡儒家經典,反而對各種縱橫家以及兵家的學說十分感興趣!
好在老爺子作為大漢目前教育界的第一扛把子,教授區區一個法正還是非常得心應手的!
鄭玄也有自己的想法,老爺子一直希望能夠培養一名當代能夠支稜起儒家的扛鼎之人!
只可惜國淵和諸葛亮都因為公孫路的原因,偏離了自己的安排的教育方針,這次鄭玄決定嚴防死守,在法正接觸公孫路之前,先把他的根給捋直了!
只可惜,他那老胳膊老腿又怎麼能擰的過青春年少的法正呢!這孩子最後還是因為沉溺與兵家和縱橫家學說決定成為一個謀國之士!
再一次教育失敗的鄭玄老爺子只覺得人間不值得,暗自嘆息著自己還能不能等到下一個青年才俊!
尤其是當初孔融廣發英雄帖的時候,老爺子作為儒家能數得上數的人物,也自然被邀請在內!
可他都手底下三個入室弟子,恐怕到了稷下學宮就會立馬反水,老爺子自己去的話,憑藉他的輩分和名望又有些以大欺小!
不合適!
而且老爺子自己也對儒家現在的狀況不太滿意!也不樂意去摻和這趟渾水!
只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尋得一位君子,好好的將其培養成才,面對百家的再次來潮,他能夠舉起儒家的大旗!
法正也是在半年前完成學業的,憑藉著自己老爹的關係進入公孫路的體系之中,小年輕平時喜歡出風頭,賣弄才學,憑藉著自己靈活的頭腦和學富五車!甚至在官場之上博得了一個小郭嘉的名聲!
不過小傢伙的野心顯然不止如此,所以他參加了這次大考,想要籍此揚名天下,得到燕侯的看重!
看著眼前的這個興奮的年輕人,公孫路不由得感嘆,年輕人就是有精神有想法!
所以很乾脆的把他丟給了郭嘉!讓他參與參與風語校和參謀府的工作!
法正也不怕生,很自信的表示一定會好好工作,聽得大老闆一陣寬慰,要是每個員工都能有這樣的鬥志,社團還能不發展嗎!
在讓郭嘉把他領走以後,公孫路迎接來了大考的第三名,看到名字,老實說,公孫路還有點小驚訝呢!
陸遜!
這小子怎麼來我這裡呢?難道是重名?
不對,他的卷子雖然沒有他前面兩位的那麼驚豔,但字裡行間字字珠璣!
足矣看出這位陸遜的眼光十分長遠,很細膩的
分析出了新政短期存在的弊端和長期的優勢!
有這樣的眼光應該就是歷史上那位少年大都督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