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糜竺的幫襯之下,他也算是在徐州這裡紮下了根基,當然他也不是對糜竺沒什麼回報,他介紹了公孫涵給了糜竺認識。
作為公孫瓚軍中的老人,劉備是認識公孫涵的,不提二人是怎麼在徐州這個地方相遇的經歷,現在劉備只知道這位昔日老同學手下的干將公孫涵現在是一位聞名與沿海地區的大商人,手裡掌握著大量上品的食鹽,和其他北地稀有的特產,劉備是個情商很高的人,所以並沒有主動去問公孫函為什麼會成為海上商人,也沒問他的這些珍貴的貨物是哪裡來的。劉備只是希望將公孫涵的貨物放到小沛販賣,並把他介紹給了糜竺。
糜竺很高興,公孫涵的海鹽都是上品的貨物,在市場可以說是供不應求,這種生活必需品就算價格再漲兩成,他糜家怎麼都有賺頭。
之前公孫涵的海鹽大部分是比較零散的販賣給了本地的商人,而現在搭上了這條線,他糜家便可得到公孫涵手裡大部分的食鹽,他甚至自己都願意再讓利一成。
公孫涵也比較高興,買賣嘛。賣誰不是賣啊,而且像糜竺這樣的商人,他手裡往往擁有其他普通商人的貨物,比如說各種型別的工匠,是的,像糜竺這樣天下有數的大商人,他家中的潼客奴僕和佃戶可以說是數以萬計,其中擁有不少的能工巧匠,這些就是遼東現在所缺少的。
劉備也很開心,交易的地點放在了小沛,憑藉這商貿的稅收他都能大賺一筆,用來繼續發展壯大了。有一次他還悄悄的問公孫涵可不可以給他弄點北地的戰馬,要知道劉備現在全軍有三千多人,而戰馬就三百多匹,撥出一百匹給斥候,就剩下兩百多匹,各部的將校再分一分,基本上就沒剩下多少了。
公孫涵沒表態,戰馬,遼東不缺,可玩了大半輩子的騎兵,他自然知道像是徐州這樣平坦的地勢,一隻成建制的騎兵能發揮怎樣的威力,而且南方基本上沒什麼馬,一旦那個勢力組建了大批的騎兵,實力絕對可以說是有著質的蛻變,不過他還是把這個事情和公孫路說了說。
公孫路想了想,一個字賣,不過,得加錢!
於是公孫涵向劉備表示,現在戰馬是軍需管控,北方的戰馬交易,基本上都在袁紹的控制之下,自己需要很多關係來疏通,後面公孫函就沒說話了。劉備多精啊,不然也當不上老大不是,他明白公孫函的意思,就是說,老哥也不是沒辦法,但行情緊張,要漲價啊!最後二人商定,一匹戰馬需要五百萬錢,這已經相當於透過陸路運來販賣的的戰馬兩倍的價格了,但正像公孫涵所說現在戰馬基本屬於軍需品,受管控的東西,普通的駑馬還好說,能做戰馬的基本上都被北方的幾個諸侯把持的很嚴。而徐州的地域根本找不到能養出戰馬的地方。劉備咬了咬牙,買了。這可把公孫函給高興了,海運的成本比路上少太多了,真是一筆好買賣啊!時後和凌操說道“此地人傻錢多,下次得多帶點東西了!”。
每次公孫涵航海販運貨物,都會給劉備帶上幾十匹到兩百多匹的戰馬,還真別說,整個一年下來還真的讓劉備攢下來了近一千多匹戰馬,憑著小沛豐富的稅收錢糧,又招了三千多新兵。
現在劉備把手底下的一千多戰馬統結起來交給張飛統帥,張飛得了這麼多起兵,也樂了,天天像是發情的哈士奇一樣四處找徐州本地的賊寇的麻煩,一時間劉備軍在徐州聲勢大振。
公孫路瞭解了一番就沒有再繼續看,他和郭嘉的看法一致,此時的遼東的發展的潛力還沒完全開發,冒冒然在天下群雄面前冒出頭、出風頭,不符合遼東的利益,只是叮囑了郭嘉一句,如果呂布入主徐州的通知他一聲。
留下了一臉懵逼的郭嘉,呂布?徐州?不是兗州嗎?什麼意思啊?
畫面轉回終南山,上次說到公孫路準備做個拯救大真人王重陽PLAN A,那麼公孫路是怎麼做的呢?
計劃很簡單,吃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