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度的父親公孫延,是住在玄菟郡郡治的一位不敢留居在家鄉遼東郡襄平縣的亡命之徒,襄平的古城,在今天遼陽縣之北七十里左右。
公孫度年輕之時,就做了太守衙門的小職員,很被公孫琙太守喜歡。公孫琙為什麼喜歡他?說來奇怪,是因為他原來的名字不是“度“,而是“豹“,公孫琙有過一個名叫“豹“的兒子,不幸早死,於是見了這個也叫做“公孫豹“的年輕人,便十分疼愛,把他送到有名的老師那裡去讀書,給他娶了妻,又保舉他為本郡的“有道“,送往洛陽(所謂“有道“比“茂才“、“孝廉“性質不同,卻也是進入仕途的一個資格。
公孫度做了“有道“以後,被選為“尚書郎“,由尚書郎而逐漸升做了冀州刺史,他的名字也早就由“豹“字而改為“度“字了。
他的官運很好,別人在董卓當權以後會倒黴;可他卻受到董卓的愛將、同為遼東郡人的徐榮的提拔,徐榮便推薦他做遼東郡的太守(太守的官階是二千石,刺史的官階是六百石,太守比刺史高。
公孫度就任以後,憑藉著十分狠辣的手段,殺掉“遼東陽國都尉公孫昭“,其實公孫昭不曾犯什麼罪,只是曾經徵調過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以伍長的身份服應服的兵役而已。
而公孫度也殺了本郡的有名人物田昭,以及與田昭地位相同的名豪大姓,他的目的,無非是立威,叫人害怕,告訴郡裡的老老少少,你們的新老大到了,都給我乖乖的,聽到沒?
公孫度也對外族作戰:向東,打高句驪;向西,打烏桓;在這兩方面,他都打了勝仗。
他仗著中原有群雄割據,互相爭戰;朝廷自從董卓以來,一向對他也是鞭長莫及,不聞不問,所以才敢於任性胡作非為,擴充勢力。
他曾經對親信的左右說:“漢祚將絕,當與諸卿圖王耳。“這“王“字應該是孟子所謂“王天下“的王:順人民之意而統一中國,更換朝代的王,不過,他也瞭解自己的實力和名望。
都談不上取代漢朝的天子,你也不想想,中原多少大佬在那邊橫著呢,哪裡輪到你這個出生邊疆的土鱉伸頭。
所以退而求其次,最後也不過是割據一方,創造一個“獨立王國“而已。
這小小野心,他還真一步一步地實現了。他不僅在名義上把遼東一郡擅自分為三郡,於遼東以外,新設遼西、中遼兩郡,以自己的人做三個郡的太守,而升自己為所謂“平州牧“,封自己為所謂“遼東侯“;
而且用海船運送兵馬,渡過渤海海峽,佔領了青州的東萊等縣。
看看,這樣一個狠人,他可不是他那個腦子被驢踢了的孫子,想對付他還真不容易,可公孫路手下的人卻沒把他視為掌管遼東的大敵,這是為什麼呢?
真相只有一個——公孫度是公孫瓚的附屬,沒錯,他們的關係甚至比公孫瓚和張燕的關係更密切,讓我們看看公孫瓚巔峰時期他手下都有哪些官職吧
田楷—青州刺史、單經—兗州刺史、嚴綱—冀州刺史,至於幷州,雖然沒有直接手下,但黑山首領張燕再被公孫瓚擊敗以後,也甘心為其附屬,可見公孫瓚最猛的時候可以說威震北方四州。
當時的公孫度剛剛坐鎮遼東,雖然對付東邊的高句麗挺輕鬆的,可西邊的烏桓發現自己懟不過公孫瓚的手下精銳,就經常跑到他的地界打秋風。
公孫度當時也是抱著抱大腿的想法,就直接派人給公孫瓚送了一封信。
信的意思也很簡單,就說,咱兩都是信公孫的,五百年前是一家,現在小弟幹不過異族,願意帶著全副家當投效大哥,請大哥幫我報仇,以後你要人我出人,要錢我給錢,說砍誰我第一個衝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