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大的一處書坊背後,便是由皇帝下令開辦的,自然不會在乎虧損情況。
可是即便如此,藍月兒卻依舊想要去看看。
在藍月兒的想法了,做生意就沒有要虧損的事情,有沒有收益,完全是要看怎麼經營了。
尤其是書坊並非是沒有市場需求。
只不過在京城當中,這個需求是每隔三年才有一次,平常時候,書冊就不怎麼好賣了。
等藍月兒去了之後,才發現書坊和自己所想象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她以為書坊和現代的書店是一樣的,只是賣書而已。
誰知道這裡的書坊,不光是要賣書,還要兼同修訂印刷之類的製作。在得到書籍原版之後,就拿到後院去排版印刷,裝訂成冊,然後才拿到前面去賣。
而買的人,在沒有進行科舉考試的時候,大堂裡只有寥寥幾人,而這幾人,也只是在翻閱,看起來並沒有要買的意思。
藍月兒這才明白了,為什麼書坊從來都是虧損而沒有盈利了。
自己製作自己販賣,在普通人沒有讀書需求,而且書籍價格昂貴的情況下,這樣子能夠盈利那才是真的見鬼了。
賺錢不已,藍月兒嘆氣。
不過,也不是沒有轉虧為盈的辦法的,她可是帶著無數現代經驗的藍月兒,這點事情,還難不倒她。
說做就做,藍月兒在書坊中思考了一天,心中終於有了一個計劃。
只是在此之前,她要先將紙張的價格給打下去,才能夠進行下一步。
普通百姓根本就沒有買書的想法,而有錢的人,大部分也不會想要買書,就是因為書籍的價格實在是太貴了。
藍月兒看了一冊不過五十頁左右的書,就差不多要一兩的銀子。
而在書裡的字型非常的大,一頁書也就兩百多字,五十頁的書也不過是一萬字左右。
一個孩童如果要買蒙學的書籍,最少就要花上五兩銀子,才能將需要的千字文,百家姓等買齊。
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
即便是在京城這種富饒之地,除了達官顯貴之外的普通百姓,也只是剛好夠自己的溫飽而已,哪裡有什麼閒錢來買書,跟何況其他地方的人了。
而書籍賣的貴,就是因為紙太貴了。
當然也有便宜的,十文錢就能夠買上一打的那種,但是那種紙是草紙,並不能用來書寫,一般是富裕人家放在茅房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