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就要對自己狠一點> 第三百二十二章 吃了再說!(補昨天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十二章 吃了再說!(補昨天的) (2 / 3)

“我睡個屁。”胡啟笑罵道,“你們兩個沒完沒了的,我睡個雞毛啊!”

“誒~睡了,睡了,都十點半了,明天還要早起。嗷~”邵敏打了個呵欠,很是不得勁地念道,“怎麼還沒高考啊,真想早點考完,一了百了。我特麼真的熬不住了啊……”把毯子往背上一蓋,側過身,面對著牆,眼睛一閉,很快就沉沉睡去,還響起了輕微的鼾聲。

這小子,這段時間也是每天夠用功了,累得夠嗆。

漆黑的寢室,很快沒了聲音。

但江森,卻一下子睡不著了。

腦子裡頭,轉著一些很大命題,一些只有站在未來十幾年後,才能勉強看清的問題。

2007年到2008年之間,中美實力逐漸扭轉。美方對中國的崛起開始出現警惕,並且可能性已經採取行動。而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國內的各種思潮,開始出現明顯的碰撞。

親美的力量與另外一股力量,在暗中已經開始發生交鋒。在這種情況下,在雙方都不便主動出面的情況,社會各行各業,都出現了為雙方利益發聲的代表。而藉助國內網際網路平臺工具的發展,這些聲音也逐漸在08年之後開始被放大,放大的結果就是,網路上的五毛和公知開始對拼,各路意見領袖開始冒頭。

最典型的被扶持者,就是最近老是拉著江森碰瓷賣書的開車師傅。

較量的雙方,透過這樣的方式攪動著整個社會的思想,尤其是網民比例最高的年輕一代,更是直接受到兩股意識形態的反覆沖刷和洗禮。隨後伴隨著大量國際資本湧入中國網際網路市場,作為輿論陣地的網際網路很快成為資方陣地,年輕人沒讀過書、沒見過世面、沒建立起堅定的信仰和信念,很容易就會被洗腦成功,隔三差五罵兩句國家藥丸,簡直司空見慣。

但國家並不是對此毫無防範,或者更確切說,國家的防禦戰略早就已經開啟,更早些的時候,和諧社會四個大字,事實上是給雙方力量都繫上了安全帶,鬧歸鬧、鬥歸鬥,但不許亂。所以當網路上吵簡直要翻天的時候,人們的現實生活,卻絲毫不受影響。中央以極強的魄力和戰略定力,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穩住了局面,讓中國安然度過了這段潛在的危機。

國家依然以堅定的步伐,大踏步地前進發展邁進,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依然逐漸提高,安居樂業。唯有意識形態領域,受制於經濟發展的需要,陷入了短暫的低迷。

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力量的比拼,幾乎是一邊倒的被資本方摁著打。

圓寒甚至一度被一些拿歐美當親爹的無良文人捧成“上天賜給中國的禮物”、“天生的總統人選”,反賊情緒肉眼可見。

而被打的一方呢?在那長達將近一輪的時間裡,竟真的找不出有著這樣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物來,只是一小群人,一群奮鬥在各自崗位的平凡的普通人,努力地為自己的信仰,在網上發聲,還要被貼上“憤青”、“五毛”、“小粉紅”這樣在當時看來極具侮辱性的標籤。

只是這一切,在當時舉國辦奧運的氛圍中,全都被掩蓋住了。

可就算是在籌辦奧運會的漫長過程中,很多事情,也還是能見微知著地反應出當時國際上對中國的敵對仇視心理有多強烈。從奧運聖火多次差點被搶,到奧運會開幕式彩排被無恥的新羅人偷拍並放到外網公佈後,卻沒有遭到任何輿論上譴責,種種事例表明,當時全球根本沒幾個國家希望看到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出現。但即便是在這樣的重重圍剿之下,2008年,中國依然為世界貢獻了人類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場奧運盛會,並從這一年起,GDP正式超越隔壁小日子過得不錯的那個國家,邁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隨後,等到奧運結束,國內某些力量的輿論反撲,才正式瘋狂出現。

為什麼?很簡單,因為他們知道,再不摁住中國,中國就摁不住了。

那是氣急敗壞,急眼了啊!

網路上的輿論陣地,正是在首都奧運會之後,才開始落入敵手。各種“啟發民智”的公共知識分子兜裡塞滿資本家給的錢,在輿論場上興風作浪。學術界、法律界、教育界,藝術領域,統統成為重災區,淪陷得一塌糊塗,彷彿山河變色。情況最嚴重的時候,什麼懷念民國大師的,追捧匠人精神的,褒揚下水道油紙包百年零件,吹噓隔壁馬桶水可以喝的,盛讚商業就是最大慈善的,一心要引入一人一票的,甚至是斥責剿匪不力的。

樁樁件件,竟堂堂皇皇地登堂入室!

只能說,我黨真心是人類世界上最包容的執政黨,竟能巋然不動,決策層的定力之強,簡直挑戰人類情感控制力的極限。不然要換做是外頭,這些傻逼被CIA暗殺兩百次都嫌少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最令人不解的其實還是,輿論上捱打的一方,居然在足足十餘年的光陰裡,都沒能帶出一個像樣的輿論領袖人物來——但或許有過,只是過程中,被收買了,被腐蝕了,同流合汙了,自甘墮落了。敵人的力量實在太強大,一些人在金錢、權力和慾望面前,迷失了自我,站到了民族和國家的對立面上;還有一些人,則可能是雙拳難敵四手,在屈辱和悲憤交加中被打敗了,懷著滿心的憤懣,離開了那片倒滿情緒垃圾的網路世界。

正像此時的江森本人,有些人,絕不可能給他站起來發聲的機會。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