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森原本是想用一種高冷的腔調,讓打擾他刷題的邵敏麻利兒滾蛋的,可一聽到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立馬就不由得被抓住了注意力,一把抓過那張報紙,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是在首都時遇到的那個《南方新財報》,同時發現,那是一篇關於圓寒的人物專訪。
報紙的版面上,圓寒一身很休閒的衣服,坐在一個應該是賽車的訓練場旁邊。身後的跑道兩側鋪滿廢舊輪胎,空地上還種了點草皮,很是有點人民幣在裡頭飄的味道。
江森把報紙摺疊了一下,很快一目十行到掃了下來。
採訪時間就是勞動節當天下午,估計是前腳那兩個記者被他趕出酒店的房門,後腳就直奔首都的這個賽車訓練場去了,文章發表的時間,則是5月3日。
在版面上搜尋了七八秒,江森就找到了上面關於他的內容——
記者:“你知道二零二二君嗎?”
圓寒:“不知道,沒聽說過。”
“他跟你一樣,也是少年作家。不過跟你不同的是,二二君身上有很多的標籤和頭銜,他是東甌市作協成員、東甌市甌城區作協理事、甌城區青少年作協名譽主席。”
“哦,領導,厲害。”
“不過跟你不一樣的是,他是網路作家,你怎麼看網路作家這個稱謂?”
“作家就是作家,有網路不網路的嗎?”
“所以你覺得他這個作家的身份,合格嗎?”
“合格不合格,應該是你們來判斷,我根本不認識他,何來什麼判斷?”
“那你平時看網路嗎?”
“不看,我幾乎不看任何人寫的,毫無意義,也沒什麼營養。”
“所以你覺得二二君,並不厲害?”
“這有什麼厲害不厲害的呢?大家都是玩文字,靠這個東西掙點錢。”
“可是二二君目前還是高中在讀……”
“呵呵,我希望他能畢業。”
“畢業應該沒問題,他高一的時候,全市統考拿了全市第九十九名。”
“竟如此全才?他還會別的什麼?”
“他的長跑,一千五百米,最好成績是三分四十五秒一八,達到了國家健將級的水平,曲江省專業隊招攬過他,希望他能好好練練,爭取參加奧運會,被他拒絕了。”
“你確定你說的是同一個人?我怎麼感覺聽起來有點不現實的感覺?”
“還有更加不現實的,他大概用了一個暑假外加一個學期不到的時間,寫了兩本網路,兩本書的字數,都是一百零八萬字。”
“這位記者同志,我雖然沒什麼文化,也沒能高中畢業,可是你能不能不要用這種方式來試探我的智力水平?我覺得我還是比較聰明的吧?你覺得呢?”
“所以你不相信?”
“很難相信。”
“但是他們當地,還有網路上,對他的這些成績,全都是言之鑿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