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公孫氏詩書傳家,祖上出過數位大儒、三任帝師,昔年在朝中時,與周家併為翰林清流之首。
只可惜後來族中人丁凋敝,朝中聲勢大不如前。
直到這一代,公孫家那位長孫公孫玘自幼因天資聰穎而聞名,禮樂射御書數無一不通,後來更是在殿試之中被先帝欽點為狀元郎。
就在眾人都以為公孫家將再起勢之時,那位狀元郎竟放著大好的前程不要,辭了官。他在京中只留了三年,而後便離開那不知道多少人心嚮往之的去處,回了陵川。
聽沈衡提起這段舊事時,容錦還當有什麼隱情,多問了句。
沈衡似是想起什麼,稍顯無奈地笑了聲:“他生性自由,不喜拘束,更嫌惡官場那些心照不宣的規則……”
公孫玘離開時沈衡剛剛高中,猶自帶著幾分少年意氣,尚不能全然理解他的選擇。直到後來自己入朝為官,才算漸漸明白過來。
只是公孫家在宣州是數百年的名門望族,哪怕不比從前,依舊夠公孫玘縱情山水、無拘無束地過上一生。
但於沈衡而言,並非如此。
他從來循規蹈矩,是父母師長眼中再穩妥不過的兒郎,做不出這等離經叛道的事。
公孫家這處別院不算很大,但從佈局陳設乃至一磚一瓦,都稱得上十分精巧。與湖州呂氏的頤園相比,更添三分文雅風流。
容錦在沈衡的安排之下,暫住別院,靜靜等待著封城禁令的解除。
沈衡到陵川有正經的公務要辦,一早出門,傍晚方歸,兩人整日下來興許見不著一面,更說不上幾句話。
他恐容錦悶得無趣,頭一日就特地帶她去了書房。
容錦這一年來也算長了不少見識,但還是頭一回見著這樣的陣仗,不計其數的書籍分門別類擺了整整七八個黃楊書架,說是書山書海也不為過。
房中瀰漫著若有似無的薰香,日光透過竹簾灑在高大的書架上,她看著微微泛黃的書頁,連呼吸都下意識放輕了些。
直到聽沈衡講過,知道那些真正要緊的珍貴典籍都安置在公孫氏祖宅的藏書樓中,此處不過是公孫玘的閒置,這才鬆了口氣。
容錦不便出門,白日大半時間都泡在這書房之中。
她對四書五經之流並無興趣,好在這位公孫公子雅俗共賞,除了那些正經典籍,還有不少山水遊記、志怪故事,甚至話本子。
容錦看得不亦樂乎。
偶爾累了,又或是昏昏欲睡的午後,她也會坐在窗邊,按著棋譜慢悠悠地擺上一局棋。
漫長而又驚心動魄的冬日逐漸遠去,初春將至,日光彷彿都和煦不少,庭院中的花木隱隱抽出嫩綠的新芽,生機勃勃。
容錦託著腮盯著棋盤發愣,她手中捻著一枚白玉棋子,猶豫著該將這一子落在何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