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之漢室再興> 第449章 天命之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49章 天命之兆 (1 / 2)

劉備平定漢中,捷報傳到鄴城,朝中上下一片歡騰。

張魯也送上請罪書,自願進山修行,為大漢祈福,為自己的過失贖罪,天子准奏,命其在漢中傳道。

此時馬超兵到漢中,劉和命他暫時在定軍山駐軍,由漢中提供糧草,等過冬之後再行調遣,自此關中之地平定。

此時鄴城最忙碌的,還是修建洛陽皇宮的事情,官員頻繁來往於皇宮和洛陽之間,而劉和也親自到洛陽主持修建宗廟之事。

先前董卓撤退長安之時,劉和在潼關伏擊呂布,截獲許多宗廟器物,此時全都從范陽運往洛陽。

雖是寒冬臘月,但洛陽的工匠們卻熱火朝天地忙著,日夜趕工,就是為了能早一步完成宮室的修建。

與此同時,在工匠和洛陽百姓之間流傳著一件驚人訊息,在翻修太和殿之時,忽然一道紫光從廢墟之中出現,升騰到半空之中,隱約化作一個“和”字。

看到的工匠和士兵紛紛跪地膜拜,都說這預示著劉和上應天命,下順人心,是應承天命之兆。

其實關於劉和與光武帝的關聯,早在平定河北之時就有傳言,此時洛陽城中出現這等怪事,訊息很快如寒風一般席捲中原。

而劉和平定天下,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和當年的世祖幾乎相同,從河北到河內,最後平定關中、江南,簡直就是光武再世。

後漢延續兩百餘年,正好又是一個輪迴,當年東海恭王主動讓位太子,而明帝一脈幾經變換,從桓帝、靈帝時期早已不是嫡長子繼承天命,正統之位該回到恭王這一脈了。

此時劉和再巡視皇宮建造的時候,發現所有人的目光又有不同了,連荀彧的神態,都比以往恭敬了許多,尤其劉和進爵燕王之後,基本都以君臣之禮相見。

除了劉和之外,如今在洛陽乃至朝中人氣最高的另一人便是許攸,為了修建皇宮,他到處跑招商,拉贊助,以一人之力說服各大世家主動捐贈財產,合計八萬萬錢,令人咋舌。

而作為牽頭之人,許攸首先做表率,竟將所有的家財全部捐出,合計九千萬錢,只留下一百萬錢給家人用。

訊息傳出,人人震驚,沒想到許攸竟有如此通天本事,而且愛財如命的他竟會捨得捐出家產,實在叫人大跌眼鏡。

劉和紀念許攸之功,將洛陽東門以許攸的名字命名,取名“攸遠門”,並在東門處刻碑撰文記錄此事,將所有捐贈財產的世家名字全部羅列其上,以供後人銘記。

訊息傳出,有人歎服許攸一片丹心,對他的形象徹底改觀,也有人諷刺許攸沽名釣譽,認為他此舉只是為了虛名。

對於種種是非議論,許攸揮袖一笑,不予置評,清者自清,不管他目的如何,那錢可是實實在在的。

那些亂下妄語之人,可是一個銅子都沒拿出來,他們留下的,只有唾沫星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