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家出事的時候靳桂只有四歲,對於龐家家主龐青山的印象還停留在奶聲奶氣叫龐世伯買糖的階段。
記憶中,那是一個總是微笑著的男人,樣貌平凡,與大家之主的身份一點也不匹配。很有親和力,跟誰說話都輕聲細語,讓人舒適愜意。
小時候心思單純,覺得總是微笑著的人就一定是好人。長大了才知道,笑也分千百種,不然怎麼會有笑裡藏刀這話?
從情感上來說,得知龐家的人還活著,靳桂是該高興的。龐小小一直以為自己是孤兒,如今知道自己還有親人在世,都不知道會高興成什麼樣子。
他也該為龐小小感到高興,可是,他已經不再是十五年前那個討糖吃的小孩,情緒不再只是單純的被情感操縱,而是更多的被理智支配。
靳桂不可能高興得起來,因為那場騙了所有人的假死戲,只是龐家秘密中的一部分。而更大的部分,則與他們靳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他一直很好奇,自家老爺子身為親王,怎麼會成為明德大師的徒弟。直到今天他才知道,原來恭親王所謂的‘機緣巧合’,正是指龐家的滅門之災。
當年龐夫人帶走小公主,惹來殺身之禍。明德大師受先帝所託前往接應,奈何寡不敵眾,拼盡全力也只救走孩子。
也是這個時候,龐家被定了罪,即將行刑。恭親王想方設法打通關節,終於得以見上好友一面。龐青山含淚託孤,將剛足歲的女兒交到恭親王手裡。
帶著龐小小回府途中,恭親王隱約聽到嬰孩哭聲。入巷一看,竟是一個光頭和尚抱著一個剛出生的嬰兒。
嬰兒的襁褓上沾滿血跡,張著粉嫩的小嘴嚶嚶啼哭不止。和尚重傷昏迷,但脈搏起伏有力,並無性命之憂。
恭親王把人救回去照料醫治,忽有一日王妃拿著洗淨的嬰兒襁褓找來,才知道褐底黃紋的錦帛竟是宮中之物。
結合嬰孩兒的大小,恭親王推斷出這個孩子應該就是失蹤的小公主,並且這一推斷很快就從明德口中得到了證實。
明德見龐青山將女兒交託給恭親王,又費了一番功夫旁敲側擊,確定恭親王是可信之人,才將事情真相透露給他。
養傷期間,明德與恭親王相處的十分融洽。
明德禪師佛法精深超塵拔俗,對萬事萬物都有獨特的參悟,一字一句皆帶禪機,恭親王受益匪淺,漸生拜師之心。
後來一次閒談中,明德偶然間透露兩名弟子為救自己命喪屠刀,言語間難掩悲痛。恭親王當即表明拜師之意,明德感念其向佛之心,欣然應允。
燕京危機四伏,不待傷愈,明德便帶著小公主離開了王府。
為了讓好友放心,恭親王再次去見了龐青山,告訴他小公主已安全離京,以及自己的拜師之喜。
兩年後重聚,明德在明堂寺安了家,並開始教授龐小小靈術。
……
將思緒從十五年前拉回到現在,來到恭親王不告而別的那幾天。
靳桂帶著季牧之到楚家赴宴,結束後又去百花樓喝酒,中途被人迷暈帶走,成了要挾恭親王的籌碼。
對方提出的條件,正是要恭親王把明德並交到他們手裡。
這十五年間,恭親王和龐家不曾有過半點接觸,就好像龐家人真的死在了十五年前。可是,一見有人意圖透過他去找明德,恭親王還是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自己那個消失了十五年的老友。
他不知道對方為什麼要找明德禪師,也不知道應該去哪裡找明德禪師。因為對對方的身份有所猜測,便抱著僥倖心理認定對方並不會傷害靳桂。
果不其然,到了約定的時間,即使恭親王未曾找到明德,對方還是把靳桂完好的送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