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在海外的華夏文物,對於每個華夏人來說,都有特殊的意義。
這些文物既代表了華夏古代最頂尖的製作工藝,同時也代表了華夏近百年的屈辱歷史。
在一些人看來,要實現華夏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些文物是一定要拿回來的。
至於怎麼拿,那就各有各的辦法了。
華夏的官方雖然已經明確的表示,並不提倡大家用購買的方式來拿回這些文物。
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有人覺得用這種方法拿回文物,沒什麼不好的。
比如說南憐星他們家,就覺得這樣做挺好的。
反正贖回國家文物的名頭他們是拿到了,他們需要的也就是這樣的一個名頭。
當然了,也有人主張配合國家的政策,堅決不買。
總之這些人是各有各的想法,而且就算大家都是炎黃子孫,也分成了不少的小團體。
有大陸這邊的商人代表,也有海外華人的代表。
甚至就連大陸這邊的團體裡面,意見也不統一。
在拍賣會開始之前,這群人碰了個頭,交換了一下彼此的意見。
南憐星作為南家的代表,當然也參與其中。
同時她還是某團體的話事人,所以她的意見其實很重要。
面對著不少的前輩,南憐星倒是一點都不怯場。
她微微一笑道:“諸位叔叔伯伯的想法憐星都清楚了,不過憐星要多說一句,不管叔伯們怎麼選擇,我們南家對於某件國寶可是志在必得的。”
這句話一說,基本上就給之後的拍賣定了個基調。
有人抗議不打算出價那是他們的事情,南憐星他們是肯定會出價的。
第二天,拍賣會準時開始。
這時候拍賣會外面,已經匯聚了中外眾多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