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849 滅族 (1 / 3)

京都在這個時期大概是三十來萬人左右,不過因為之前遷移朝鮮時,這裡有不少特權的人都取得了先行遷移去朝鮮的權利,因此人口大概只有二十萬人左右。能上城頭防守的,也就在五萬人左右。

相對攻城的朝鮮人,人數上都是差不多。

但是,朝鮮人是哀兵,並且有大明這邊進行了武裝,軍械護甲上比幕府直屬軍隊都要精銳的那種。

而京都的五萬守軍,大部分其實都是民夫而已,原本真正用於守城的軍隊,其實不到五千人。他們都職責,還主要只是監視天皇而已。

京都之戰一爆發,朝鮮人便拉著紅夷大炮,抵近了城牆轟擊。

這個京都是仿造華夏唐朝時候的長安和洛陽修建,主路非常寬大,城門也就修建的很大。雖然在戰國時期被摧毀過,但是後來又重建,基礎框架是不變的。

朝鮮人的亡命進攻,一上來就摧毀了城門。城頭上的守軍也被朝鮮人的火槍打得不敢抬頭,只是用了半天時間,就攻入了京都城內。

“完了,完了,全完了……”此時的倭國天皇是後光明天皇,聽到朝鮮人殺入城內時,臉色慘白,彷彿已經是一個死人一般。

此前的他,其實在他內心深處,是有一番雄心壯志的。他不滿德川幕府,有記載稱他性格相當激烈,對幕府頗有抵抗之意。

事實上,任何一個天皇在位,估計都會這樣。

因為德川幕府在1615年就公佈《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十七條,詳細地限制了天皇和公卿貴族的權力和行動。

《法度》明確地規定,天皇“以學問為第一”,無須過問國事。凡宮廷官員的任命、天皇公卿的服飾冠帶、天皇的出巡等等均需徵得幕府的同意。《法度》中保留天皇權力的條文只有第八條:天皇有權按“本朝先規”決定年號。

於是,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實際上,皇室的權力完全被幕府所剝奪。

換句話就是說,天皇就等同於大明這邊的藩王,被圈進起來的豬,唯一的作用,就是可以決定年號而已。

利益被如此剝奪,要是還沒一點反抗的意思,也就不合常理了。

然而,如今他沒有抗爭過幕府,卻迎來了朝鮮人的攻城,末日已到,什麼雄心壯志都沒了。

不過,人到了絕境之下,往往都是不甘束手就擒的,突然之間,這個後光明天皇想起了什麼,彷彿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連忙喊道:“下令佔領朝鮮的是德川幕府,對大明不敬的也是德川幕府,和朕無關,朕願意幫助朝鮮人,幫助大明討伐德川幕府。對對對,就這樣,朕願意,朕真得願意,非常願意配合!”

他身邊的人一聽,頓時感覺這個邏輯很對,說不定就有活路,便連忙附和了起來。

“沒錯,陛下說得沒錯,就是這樣!”

“一切罪魁禍首都是德川幕府,天殺的,就該找他們才行!”

“陛下出面號召之下,說不定會有很多人都反抗德川幕府,這對明國和朝鮮人都有好處,是雙贏的事情!”

“對,最多以後我們認大明為宗主國,一切以大明馬首是瞻好了!”

“……”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