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年六月,平壤附近的一個城鎮,發生大規模的朝鮮人侵襲事件,因此,引發了倭軍大規模往北調動,說是要清剿朝鮮北部的朝鮮義軍。
與此同時,建虜騎軍也進入朝鮮北部,加入到封鎖海岸線的行動中,說是不讓朝鮮義軍又逃入海島的可能。
這麼大的事情,當然很快就引起了吳三桂的關注。
所有朝鮮義軍,全都受大明東江總兵節制;原因很簡單,朝鮮義軍的軍械,還有部分糧食,都是要靠東江鎮提供的。
因此,朝鮮義軍有沒有在朝鮮北部發起大的進攻,吳三桂心中很清楚。
為此,他還進行了核實,確認了朝鮮義軍並沒有什麼大的動作,那就只有一個可能,朝鮮北部的事情,應該是倭人自導自演的。而他們的目的,也很清楚了,那就是向朝鮮北部調兵。
至於調兵幹什麼?反正不可能是閒的。
針對這種特別的情況,吳三桂一邊加以關注,一邊向京師這邊傳遞訊息。
……………………
草原上,輪換的大明草原騎兵,突然間就沒什麼收穫了。
原本該是東部蒙古部族的牧場,卻壓根沒發現東部蒙古部族的蹤跡。一次,二次之後,同樣地,歸化城這邊的明軍便警覺起來,一邊更加關注東部蒙古各部的情況,一邊也把這個異常的情況往京師那邊傳遞訊息。
山海關這邊,堵胤錫收到了來自草原的線報。
之前的時候,散佈回去的那些蒙古籍將士,就有傳回訊息的,說建虜派了個多羅郡王到了草原上,讓所有部族都往東遷移,並且有不少牛羊送入遼東,各部族的軍隊要集結聽從那個多羅郡王的指揮。
堵胤錫收到這個訊息之後,便也往京師送去訊息。
兵部這邊,收到各處的訊息,都會進行匯總,並在內閣存檔。
而次輔孫傳庭主要就是負責軍事,這些訊息,最終便都匯總到了他的案頭。
如果只是這些訊息的話,可能還不能說明什麼。
就在孫傳庭對於這些訊息進行分析的時候,堵胤錫那邊,又送來了一份緊急軍情:建虜北方糧倉那邊,正在往南方大規模運送糧食,並且還抽調了一部分朝鮮火銃兵調往南方。
孫傳庭收到這個訊息,加上之前的訊息匯總,就知道建虜很可能要聯合朝鮮倭軍發動大規模進攻,便立刻求見崇禎皇帝。
“陛下,這個訊息如果是真的……”孫傳庭在給崇禎皇帝見禮之後的第一時間,便立刻嚴肅地說道,“那建虜和朝鮮倭軍並東部蒙古騎軍會對朝廷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必須提前加以防備!”
“哦?”崇禎皇帝一聽,有點意外,便順手接過輪值太監方正化轉呈過去的奏章,開啟一看之後,便微笑著說道,“這個訊息是真的,這個署名為小德的人,就是孔有德,遇到重要事情之時便用這個代號傳回訊息。”
孔有德,原本是在東江鎮,但是,他發現在東江鎮發揮不出更大的作用之後,他其實也急,也想和吳三桂一樣拼一拼,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便主動請命,潛回遼東去了。
遼東南部的漢人全都遷往北方,朝鮮人也都在北方,孔有德便只有潛往北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