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沒有想到,鰲拜他們這些人,竟然會如此忠於大清皇帝!
如果這個福臨真得有他爹的能耐,或者說有一半的能耐也行,哪怕現在沒有權力,可在大清年輕一代人中的擁戴之下,也會變得非常難以對付。
當然,多爾袞有這個擔心,並不是說,他就決定要篡位。
而是他把持著大清的皇帝權力,至少在他還能動的時候,他是不想交出去的。
皇權,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那麼誘人!
這一刻,多爾袞突然非常希望,布木布泰會堅持己見,不同意鰲拜等人的意思,甚至斥責他們!
然而,他再一次失望了。
布木布泰看著自己的兒子,忽然說道:“我兒才十歲而已,就有勇氣要御駕親征,這份擔當,真是繼承其父,將來必定能帶領大清變得更為強大……”
聽到她這話,多爾袞就後悔了,剛才不應該這麼逼著的,如今倒好,被布木布泰利用,怕是會有更多的族人認同這個小皇帝了!
此時此刻,他突然痛恨起多鐸來了。
你說,好好的,為什麼就去搶了洪承疇的酒具,結果自己落得個半死不活的地步,這不是自作自受麼!要不然的話,自己這邊有他在,哪會有今日之事!
當年他去搶了范文程夫人的時候,就該重罰他一下,說不定就沒有搶洪承疇酒具的事情發生了!
這毛病,都是慣的!
不過到了此時,再怎麼埋怨也是沒用了。
多爾袞到底是個做大事的,很快便調整了心態,就等布木布泰慷慨陳詞完畢之後,便跟著說道:“大清以後是否會更加強大,要取決於我們大清能不能打贏這一仗。孤剛才已經說過,此戰,乃大清生死存亡之戰。不管是誰,如果在這一戰中拖後腿的,孤必會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醜話已經說在前頭,讓你們支援福臨,等回頭就把你們派上前線!
不過對於他的這個話,倒是沒人敢有異議。
局勢的嚴峻,都是有目共睹的!大部分人其實也是知道,如果不是多爾袞在撐著,大清的局勢可能會更壞!
要說造成如今這種局勢的,也不是多爾袞,而是皇太極還在的時候,就開始打敗仗的,甚至連皇太極自己的死,都和局勢突然轉壞有關。
此時,在有了決議之後,海州的濟爾哈朗便被秘密召集回盛京,然後再度開會,商量這一次的大戰。
最終的決定,為了保密,至少在大軍集結到海州之前,福臨不能御駕親征。而是找了個狩獵的藉口,攝政王陪大清皇帝移駕遼陽。
遼陽到海州,只有一百二十里路而已,中間是鞍山驛關卡。如果有事發生,騎馬就能很快趕到海州。
濟爾哈朗則領著尼堪,趕往草原上去主持大局。
按照約定,要在遼東戰事發起之前半個月打響草原之戰。這麼一來,就能吸引明軍的注意,有利於錦州這邊的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