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東北部,建虜實際管轄地的最北方,有一重鎮,在後世非常有名,叫做寧古塔。
皇太極改金為清,建立大清的時候,任命吳巴海為鎮守寧古塔副都統,在這裡修城駐守。
多爾袞決定聽從洪承疇等人的建議,要在明軍騷擾不到的北方開荒種田時,便把漢人和朝鮮人都往這邊遷移。
準確地說,北遷的人群中,地位高的,可以在這寧古塔居住,至於普通人,作為開荒種田的主力,朝鮮人和漢人,還要繼續往北,到平原地帶,有水的地方去開荒種田,也就是後世的三江平原。
不過這個時候,連寧古塔都被認為是荒涼苦寒之地,就更不用說更北方了。
因此,在這個遷移的過程中,哪怕建虜押送過來的,都是朝鮮青壯男女,其實一路上也死了不少;甚至因為初期物資短缺,到了目的地之後也一樣死了不少。
不過反正死得不是建虜,朝鮮人也好,漢人包衣也罷,死了就死了,並沒有人會在意。
在建虜鐵了心要發展北方糧田的情況下,以死了無數漢人和朝鮮人作為代價下,終於被建虜開墾出了一大片糧田。
而鄭芝龍送來的水泥配方,又讓建虜以寧古塔為中心,修建了好幾條有點像樣的道路。在糧田區,也用水泥修建了水渠等水利設施,讓整個嚴寒的北方,因為善於耕種民族的到來,變得有點欣欣向榮起來。
寧古塔所在,原本只是副都統為最高階別的官員管理。但是,自從這個大規模遷移,並且開荒種田以來,倒黴的豪格爭權奪利失敗,被派到了寧古塔管轄建虜的後方根基。
這麼一來,寧古塔的級別一下提高很多,也讓寧古塔變得更為繁榮了一些。
在城中一處相對來說,佔地位置比較好的宅院內的一個房間裡,有兩個人正在說著說話。
其中之一,便是自己請命,冒險潛回的孔有德。
此時,就聽他用安慰的語氣對他對面那個年紀比他大多了的人說話道:“你儘管放心就是,朝廷不可能再敗的!真得,你就算不信我,也該信你的外甥吧?”
他對面這人,便是投降了建虜又逃回去,然後又被建虜俘虜的錦州總兵祖大壽。
孔有德潛回來找的人,就是祖大壽,同時帶著吳三桂的親筆書信,才讓祖大壽真正相信孔有德,把他藏在了自己府裡。
之前的時候,他感覺建虜的動靜判斷,大清很可能要發動大的軍事行動,和孔有德說了之後,便用孔有德的名義,派人給朝廷那邊送信了。
就是不知道,朝廷那邊有沒有收到信,反正後續情況怎麼樣,他們離得太遠,就一無所知了。
祖大壽根據自己多年為官的經驗,一直不怎麼相信孔有德給他說得那些事情,哪怕有他外甥書信在,也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因為對他來說,孔有德所說那些事情,真得太讓人匪夷所思了。
此時,聽到孔有德的話,祖大壽有點無奈地說道:“這不是信不信的事情,軍國大事,還是要講事實為好!”
頓了頓,他又補充說道:“以前的時候,大清受限於糧草物資,一直沒有能力發動大的戰事。每一次大的戰事之前,都要積蓄很久的糧草才行。如今看這個樣子,肯定是有準備了,從南運的糧草物資總量上看,規模要遠大於我所知道的任何一次戰事。你說,這麼大規模的戰事,能讓人不擔心麼?”
孔有德聽了,便想開口說話。結果沒想到,祖大壽又先開口,似乎是提醒他說道:“這一次,攝政王是來了嚴旨,南運糧草之多,指不定留下的糧食,都不足以讓北邊這邊的人能過冬,估摸著今年冬天又會餓死不少人。到了明年,再開荒種田的人就更少了。這說明什麼,這是在涸澤而漁。除非……除非攝政王有把握,能打贏戰事,然後押解更多的俘虜,或者掠奪更多的人口來充實我們北邊!”
聽他說了這麼多,還真別說,孔有德也有點沒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