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內,一陣忙亂,多鐸刺激過度,沒法再待這裡,被抬下去了。
於是,崇政殿內,便又安靜了下來。
這時候,多爾袞也好,代善也罷,都把目光看向洪承疇,心中都是想著,明國皇帝這是要取洪承疇的性命啊!
那鄭芝龍送來的東西,多爾袞這邊沒毒,代善這邊,同樣沒毒,唯獨洪承疇的禮品有毒!
由此可以看出,在明國皇帝眼裡,這洪承疇比他們兩人都要忌憚?或者說憤恨?
這麼想著,他們不由得更重視洪承疇了。
而洪承疇自己,也明白了情況之後,不由得有點畏懼。沒想到遠在遼東,那崇禎皇帝都想置他於死地,萬一將來大清要是敗了的話,那他真得沒有好結果的了!
這麼想著,他想著如今的局勢,首先回過神來,便立刻對多爾袞奏道:“主子,從如今局勢看,奴才以為,不能讓明國按部就班地攻打我們,那樣的話,明國的攻勢肯定會非常凌厲。不如聯合倭國先清剿了東江鎮的明軍,最好能消滅鄭芝龍的水師,然後透過倭國的水師,攻打明國沿海,迫使明國不能把重兵囤積於關寧一線。”
頓了頓,他又接著補充道:“大清這邊,對於明國在草原上的動作,必須反擊,並且威脅明國長城沿線,迫使明國也不得不分兵駐守漫長的長城一線。”
多爾袞也是有腦子的,想著明國的動作,最終點點頭說道:“但這需要倭國那邊出大力,他們會願意麼?”
之前的時候,不管是大清帝國還是倭國,兩家其實都有各自的打算,彼此之間也算是心知肚明,算不上精誠合作。
可按照洪承疇的提議,那兩國必須要精誠合作才行了。
這麼一來,能拋棄前嫌麼?
這是個問題!
代善聽了,也是有點疑慮地說道:“我們可以拿出誠意,就是不知道倭國肯不肯配合?”
洪承疇一聽,毫不猶豫地說道:“相信他們也知道了鄭芝龍的背叛,東江鎮的明軍,其實對他們的威脅更大。我們大清之前已經表示出過一定的誠意,派遣了一萬騎軍去助戰的。如今陳述利害,相信倭國那邊只要有一點大局觀的,必然是會同意的!”
說到這裡,他打千跪地道:“奴才願意跑這一趟,立下軍令狀,不成功便提頭來見!”
代善聽了,想了下,在多爾袞說話之前說道:“那我和他一起去一趟吧!”
多爾袞見此,點頭說道:“好,那就再辛苦一趟了!”
洪承疇聽他同意了,便又提議道:“如若這段時間明軍來攻,奴才以為,海州能守就守,不能守就要毫不遲疑地撤退,引明軍深入遼東!”
多爾袞聽了,又是點點頭說道:“本王心中有數!”
放棄海州的事情,還得再看。不是實在沒辦法的話,還是不能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