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釜山被屠?倭民死傷慘重,物資焚燒一空!”
德川家光聽到稟告,簡直不敢相信他聽到的話,頓時氣得暴跳如雷。
這是從釜山逃到對馬島的倭人,又回去釜山看了情況之後,飛報倭國本土這邊的。
他們只知道突然出現了不知道多少的明國騎軍,釜山才會失陷的,再具體的情況,就是那些“血債血償”的字樣,讓他們知道,還有朝鮮人參與了對倭人的大屠殺。
在奏報的最後,是剛好有子民遷移過去的幾個大名,紛紛要求追究朝鮮統帥松平信綱的責任,要求他切腹謝罪!
本來德川家光對松平信綱是非常地惱火,就想處置松平信綱的,但是,他看到那幾個大名的嚴懲要求之後,反而冷靜了下來。
如果他把自己的親信給處置了,在佔領朝鮮這麼重大的事情中,其他大名壯大起來了怎麼辦?
對德川家光來說,死那麼多人,他雖然惱火,但是,他更關心的是他的統治!
於是,他在和柳生宗矩商量之後,最終宣佈,松平信綱對於朝鮮現狀早有預料,因此已經提交派軍的要求,但是,地方大名卻拖拖拉拉,以至於有釜山慘劇的發生。
正在這個時候,朝鮮那邊發來了正式的奏報,說明國吳三桂所部在朝鮮人的幫助下,潛行到南方,偷襲了釜山,隨後在朝鮮南部展開了破襲戰,松平信綱這邊,抽調北方兵力,南下封鎖吳三桂所部,並且有五千大清帝國的騎軍相助,本來能一舉殲滅吳三桂所部,結果鄭芝龍派了船隊,就在漢江流域接走了吳三桂所部。
松平信綱在奏報中分析,說鄭芝龍很有可能是兩面三刀,並沒有真正想造反,目前正在聯絡鄭芝龍,要一個說法,但是還沒有回覆。
不管鄭芝龍到底如何,目前朝鮮的局勢,已經絕對不能讓鄭芝龍繼續留在皮島,否則明軍對遼東和朝鮮的騷擾會一直持續。
為此,松平信綱再次請求本土派出海陸大軍,消滅或者驅趕走明軍。
對於目前朝鮮的局勢,松平信綱願意負責,請幕府將軍責罰。
有了這份奏章,德川家光就更是下定了決心,抽調各地大名的戰船,組建了大約一千艘,並再多三十萬軍隊,派往朝鮮。
倭國境內,除了幕府直轄的軍隊還有一大半之外,其他各地大名手下的軍隊,基本上就被抽空了。
這麼一來,倭國這邊,幕府的統治依舊非常穩固,而朝鮮那邊,則有地方大名去穩固倭國統治,算是一舉二得。
不過這麼一來,朝鮮那邊的軍隊太多,且又被明軍破襲過,後勤壓力就很重了。
為此,倭國本土這邊的糧草物資,就都堆積到長崎等幾個港口城,部分轉運對馬島,等到朝鮮全部被倭國控制,確保安全之後,再把糧草物資運過去,隨後再是農夫之類。
至於對松平信綱的處罰,德川家光最終的旨意是,此非松平信綱之過,反而事先料到朝鮮兵力過少,提出要早日驅逐皮島之明軍,這是有先見之明,是為有功。
另外,釜山守將松平信定和柳生宗冬為倭國戰死,忠勇可嘉,都給出了賞賜。
這會兒,德川幕府的統治,算是比較牢固的,不是德川家康那會了,因此,德川家光的這份旨意,底下大名雖然有意見,但是也只能是有點意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