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 614 吳三桂的打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614 吳三桂的打算 (2 / 3)

此時,吳三桂看到鄭芝龍看向他,眼睛中帶著問詢的意味,便趕緊解釋道:“就你走得這段時間,開始有朝鮮人來投,我才算是搞明白了緣由是什麼!”

“是什麼?”鄭芝龍聽了,便略微帶著一點好奇問道。

於是,吳三桂趕緊把他總結到的原因給鄭芝龍說了一遍。

其實,這個事情並不複雜。

朝鮮的朝廷對東江鎮的態度,一直是敬而遠之,不想有交集。

主要是毛文龍時代,戰鬥力方面並不能真得幫朝鮮抵擋住建虜的進攻;然後呢,那個時候東江軍又窮,像叫花子一樣,不得不經常以宗主國的名義向朝鮮徵集糧草物資,朝鮮這邊又不得不給。給不了的話,東江軍自己去徵集糧草物資了。

因此,朝鮮上上下下,對於東江鎮的明軍並沒有多大好感。也只有朝鮮朝廷上那些堅定的擁明派,還會說動朝鮮朝廷給予東江軍支援。

可是,建虜兩次征服朝鮮,把這些堅定的擁明派給殺了,而大明這邊,又始終被建虜壓著打,最終連朝鮮國王也全都倒向了建虜那邊。

沒有了毛文龍的時候,東江鎮的軍紀更差,不但窩裡鬥,同時為了生存,自然也會向朝鮮百姓搶糧,一直到朝鮮水師奉了建虜的命令,協助建虜攻佔了皮島。

你要說建虜對朝鮮百姓怎麼樣,肯定也不行,燒殺劫掠,一樣不少。不過更多的時候,是向朝廷官府施壓,從而獲得朝鮮的糧草物資。

等到建虜接連被大明打敗了兩次之後,在洪承疇的建議之下,建虜改變了對朝鮮的策略。開始收買朝鮮的民心,想把朝鮮人口化為建虜自己的人口,用於北方的開荒種田。

雖然說,建虜其實沒付出什麼,但是,相對於以前的燒殺劫掠來說,那一下就仁慈多了。

並且,朝鮮普通百姓被欺壓最狠,不是別人,而是朝鮮自己的官府。那些建虜收拾那些官吏的時候,幾乎是順帶著算給朝鮮普通百姓出了口氣。

因此,東江鎮重建的時候,基於原本東江鎮明軍的印象和傳說,朝鮮百姓自然用腳投票,選擇站邊建虜那邊了。

事情的改變,最終確實如同鄭芝龍所猜測,源自於倭國軍隊在朝鮮的登陸。

倭國軍隊上一次進攻朝鮮,兵鋒甚至都快到鴨綠江,幾乎是禍害了整個朝鮮。那個時候,倭寇對朝鮮的禍害,那是絕對赤裸裸的,朝鮮上上下下,對於這個印象可以說是非常深刻。

建虜要把朝鮮讓給倭寇,那就意味著,朝鮮人要從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與此同時,朝鮮人對於建虜又有了重新的認識,原來不是救他們的,而是把他們當普通貨物和倭寇交易。

另外一點,建虜為了在倭寇進佔朝鮮之前,把朝鮮的人口和糧草物資都運到遼東去,就撕下了虛偽的面容。不但強拆朝鮮家庭,只帶走青壯,不管老弱,糧草物資,全部蒐集,能帶走的全部帶走。這個中間,多少悲歡離合,人間慘劇就不說了。

這一幕,是深深地震驚了朝鮮人,使得他們徹底認清了建虜的真面目。

還有最後一個,東江鎮重建之後,因為後勤物資有全面的保證,比起以前毛文龍時代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東江鎮的明軍就壓根不會再去搶朝鮮人的物資。甚至可能看著悲慘,還會施捨一點。

這麼一比較之下,朝鮮百姓就重新發現,還是明軍對他們好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