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我和崇禎成了合夥人> 497 鬧大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97 鬧大了 (2 / 3)

“還能有誰?”李若璉聽了一笑道,“文人那邊,可不敢衝我們廠衛來的,也不敢衝政通司,畢竟京師那邊鬧貢院的,可都抓了,也沒見有人說他們無罪!有這個膽子的,無非是那些國之蛀蟲而已!”

一聽這話,馬士英便明白了,敢針對他們來鬧事的,大機率是南京這些勳貴了。至於那些文人,好像聲勢很大,但是真得越界鬧事的,卻是很少。

如果能抓幾個背後鬧騰地兇的,應該是能殺殺這波鬧事的風氣!

這麼想著,馬士英便同意道:“好,既然如此,此事宜早不宜遲!”

只要把鬧事的勢頭壓下去,根據鳳陽府那邊的經驗,在政通司的宣傳下,普通老百姓其實還是很配合的。

說起來,他們之所以願意成為隱戶,願意投獻給地方鄉紳,還是因為無人給他們做主,把他們原本不應該承擔的賦稅勞役之類,全部攤派到他們頭上,實在無力承受。

只要宣傳到位了,讓他們知道,如今的朝廷不是之前那樣,那誰又願意當隱戶?不但讓自己從此無名無分,也讓朝廷局勢更糟又害到他們自己!

於是,一番商議之後,他們便開始行動了起來。

根據之前多抓的犯人招供,背後指使之人中,有南和伯方一元和東寧伯焦夢熊的家人。雖然說,這肯定是他們兩人授意,但是目前是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的。

不過沒關係,先抓了直接出面指使的那幾個,嚴刑拷打下,如果招供出這兩個伯爵的話,廠衛是絕對不會手軟,並且剛好來個殺雞駭猴。

於是,錦衣衛和東廠分別領著一隊南京守備麾下的軍卒,直接圍了南和伯方一元和東寧伯焦夢熊的府邸,就在他們兩人的眼前,把人給抓走了。

那些圍觀的人,一看廠衛竟然敢闖兩個伯爺府中抓人,頓時被震驚地不輕。

連這都敢抓,那其他人的府邸,就更是沒問題了!

南和伯方一元和東寧伯焦夢熊兩人被當面打臉,那也是氣急敗壞。加上他們擔心被抓走的家人,可能會在廠衛的嚴刑逼供之下說出什麼不該說的事情,頓時就急忙去魏國公拿主意,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對廠衛運動,便一下到了最激烈的階段。

南京城內的大大小小勳貴,全都聯合了起來,魏國公身體不好,就由魏國公世子徐文爵領頭,舉著太祖皇帝給他們頒發的丹書鐵券,浩浩蕩蕩地向欽差行轅,也就是廠衛所在地擁去。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丹書鐵券這東西,那是從未見過的。因此,這個訊息立刻傳開,便引來了無數的人。

剛好,那些文人正閒的無事,鬧得有點無聊,立刻聞風而動,湊到了一起,讓這支隊伍變得更為壯大,往欽差行轅而去。

說起來,丹書鐵券從漢高祖劉邦時候就已經有了,經過歷代演變之後,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從律法上規範了“丹書鐵券”的頒授物件,僅限於立有軍功,被封為公、侯、伯的勳臣。

大明朝的這個丹書鐵券分為七等,其中公爵分為一等,侯爵分為二等,伯爵分為三等。

各等鐵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鐵券高一尺,寬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鐵券大體是每等在高和寬兩方面都遞減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鐵券高七寸,寬一尺二寸五分。

所有的鐵券都是一式兩件,一件授予獲賜者,另一件藏於內府。在需要查驗時,只要將它們放在一起,便可真偽立辨。

不過一是謀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數較少,子孫不免死。

以魏國公府上的丹書鐵券為首,徐文爵端著丹書鐵券,兩邊家丁護衛;其他公侯伯,也是類似,這場景,絕對是南京城內第一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