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熟人是孔有德,阿濟格看到他站在那裡,並沒有被綁,也沒有被押,就知道他肯定是投降明軍了。
也是如此,他一下就恍然大悟,終於知道為什麼明國騎兵會那麼快追上來了!
一想到這,阿濟格就立刻憤怒地對孔有德喝道:“你敢背叛大清,就不要你子女的命了麼?”
孔有德一聽,當即怒喝道:“我本是遼東漢人,家鄉的父老鄉親,還有我爹孃兄弟好多人,都被你們殺了。我和你們這些建虜,本就是有不共戴天之仇!”
說到這裡,他偷偷看了一眼堵胤錫,然後連忙又補充說道:“只是當年被逼無奈,才暫時投靠了你們建虜而已。要是有機會,我和你們建虜是有不同戴天之仇,早就反了你們。如今有了機會,就算會殃及我的子女,可我也要抓住機會反了你們建虜,以報當年不共戴天之仇!”
說話間,那是義正言辭,好像他投靠建虜,併為建虜做事,真得只是假裝的。
然而,堵胤錫是一個讀書人,對於這些武人的花花腸子,其實心中很清楚。
他估摸著,一開始的時候,孔有德確實因為國仇家恨的,所以跟著毛文龍和建虜幹,哪怕條件艱苦,他也沒有說投敵。
只是到後來,他也確實被逼的,在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他最終選擇了投靠仇敵。
而這一次,他被建虜當了棄子,如果真得遵照建虜安排的那麼做的話,那他也必定是必死的結局。
因此,孔有德就又怕了,就算是有他子女的性命威脅,在他看來,也已經顧不得了。就第一時間聯絡了朝廷這邊,道出了阿濟格逃跑的事情。也因此,朝廷騎軍才能立刻追擊。
總之,還是孔有德本人貪生怕死,才會如此!
不過對於孔有德如今在那義正言辭的說話,堵胤錫並沒有揭穿。
相對其他大明官員來說,他的眼光更高。對虜戰事,他是著眼於整個遼東戰局。
一來是孔有德主動聯絡他這邊,出賣了阿濟格等人,確實是有功勞的。
二來,也是更為重要的是,孔有德投降,有助於堵胤錫瞭解遼東建虜內部的情況,並且能以他為馬骨,去分化建虜的勢力。
這個事情,一旦傳到遼東建虜那邊之後,建虜肯定會對那些投降了的漢人,心中都會猜疑;就算沒有,那些漢人也會猜疑建虜會猜疑他們。
總之,收一個孔有德,能讓建虜內部不再擰成一股繩,這就是堵胤錫想要的結果。
而且崇禎皇帝當初有下旨,遼東漢人中,就一個洪承疇不赦。還有一個,叫什麼范文程的人,聽都沒聽說過的,也不赦。
那個范文程且不管,就說洪承疇,堵胤錫大概猜出來,崇禎皇帝之所以不赦洪承疇,大機率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洪承疇投了建虜,太傷崇禎皇帝的心了。
洪承疇戰敗之後,哪怕沒殉國,就學蘇武牧羊,這個事情傳回關內的話,崇禎皇帝都會覺得,他沒有看錯洪承疇。
然而,洪承疇卻是投降了建虜,沒有一點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