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350 決斷 (1 / 3)

左良玉最不缺地,就是當機立斷。

比如總督要調他去打強敵的時候,他能當機立斷,不管總督大人是多大的官,不去!

比如軍隊到了前線的時候,感覺局勢不對,他能當機立斷,不管戰局會有什麼影響,連夜逃跑!

比如臨陣對敵的時候,知道打不過敵人,他能當機立斷,一下就拋棄正在和敵人廝殺的隊友,毫不猶豫地撤退!

……

如此種種,足以證明左良玉的果斷了。

這不,他得到李國英的指示之後,便立刻毫不猶豫地行動了。

左良玉的大軍一動,他對軍隊的控制力,便立刻下了幾個臺階,軍中逃兵現象立刻出現。對於這些,他也是夠狠,抓到了就殺,抓不到就不管了。

十萬大軍的動靜,還是很大的。立刻被在南陽府遊蕩的朝廷夜不收察覺,快馬急報孫傳庭這邊。

“跑了?”孫傳庭接報,當即冷笑一聲道,“本官就知道他會跑!傳令,按照原定計劃,穩妥向南推進,不給反賊向被流竄的可能!”

按理來說,他領兵去圍剿左良玉,聽到左良玉所部逃跑的話,肯定是要立刻派兵追趕的。

但是,孫傳庭卻壓根沒有。因為他的目的,並不只是要消滅左良玉,而是有更多的目的。

第一,對於左良玉所部的處罰,廣而告之,鬧得天下盡知,不惜讓左良玉有所準備,目的其實就是殺雞駭猴,以此震懾大明所有的朝廷官軍。

別看左良玉所部強大,但他違反朝廷律法,朝廷如今也能下定決心,毫不猶豫地給予處置。其他軍隊如果敢學左良玉的,那左良玉的下場就是他們的下場!

第二,左良玉這樣的朝廷官軍,賊人沒殺多少,卻敗壞了朝廷聲譽,以至於百姓怕官軍就和怕流賊一樣,甚至更甚,民心盡失。如今能廣而告之地處置左良玉所部,也是為了挽回民心人心!

第三,也是左良玉所猜到的那樣,驅狼吞虎,給予左良玉所部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難逃。如此一來,左良玉所部必然和在其南邊的李自成所部碰撞,互相殺上一場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能兩敗俱傷,那就是最好的了。

第四,還是驅狼吞虎,此次大軍南下,穩紮穩打地壓過去,不給左良玉還是李自成有北躥的機會,那麼他們就都只能難逃。而在他們的南邊,是張獻忠所部。驅趕過去,還能讓他們再狗咬狗。

第五,就算他們迫於壓力聯合起來,孫傳庭手中的軍力,也是不怕。還有一個隱藏的目的,崇禎皇帝只和他說過,就是要收拾江南官場和地方。對於山西人的孫傳庭來說,也是贊同的。

如此種種之下,聽聞左良玉所部逃跑,他繼續穩紮穩打,就順理成章了。

倒是革左五營的五位頭領,如今都是朝廷副將的藺養成等人有點急了。照這樣的行軍速度,絕對抓不到左良玉的。

因此,他們派人去向左良玉請戰,想要領兵去追左良玉,都被孫傳庭給否了。

如今孫傳庭的官位,以及威望都足夠,統領大軍就只是按照他的意思南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