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暫時來說,一共按照劉偉超提供的圖紙打造了兩臺火車,用於通州和京師鐵路之間的對開。
劉偉超提供給崇禎皇帝的蒸汽火車,自然是成熟的蒸汽火車了。
說起這個蒸汽火車,在原本的歷史上,是要到1804年2月29日才會現世第一臺輪軌式蒸汽機車,叫新城堡號。之前的蒸汽機,都是低壓鍋爐,體積太過龐大,並不適合用於蒸汽機車。
英國人理查德·特里維西克發明的這個新城堡號,機車重4.5噸,能牽引10噸貨物。在1804年2月29日的這天,他造的這臺機車牽引著5節車廂,載著10噸貨物和70名旅客,沿著摩根夏運河16公里長的鑄鐵軌道以8英里的時速行駛(約合每小時13公里),宣告了蒸汽機車的誕生。
不過這個並沒有引發轟動,因為當初他是在採礦主運送礦石的鐵路上執行,就這麼開了一次,把那個鐵皮包著的木頭鐵軌全都給壓壞了。讓人感覺,這種火車並沒有什麼價值。
事實上,在這個蒸汽火車出來之前,特里維西克一開始並沒有在鐵軌上執行他的發明,而是蒸汽汽車,是在路上跑的那種,一開始也引起了轟動。
剛發明出來的時候,他帶著七個朋友開出去兜風,叫“吹氣的傢伙”。結果他們高興過了頭,不小心將車開進了溝裡。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這位公子哥的心情,帶著他的朋友去不遠處的一家餐館喝酒去了。更為糟糕的是,特里維西克壓根就沒有讓這臺蒸汽汽車熄火,最後鍋爐裡的水被燒乾,引起了一場大火,還發生了爆炸,將車輛完全燒燬。
於是,他又發明了第二倆蒸汽汽車,取名叫“倫敦客車”。他又載著七八個人,以時速14公里的速度行駛了約十英里,不幸的是,由於駕駛失誤,他撞到了牆上。從此人們也開始視蒸汽汽車為一個危險的大玩具,嚇得潛在購買者躲得遠遠的。
就這樣,蒸汽汽車就夭折了,不過被特里維西克折騰出了蒸汽火車,就是之前所說的新城堡號了。
但是,真正實用的蒸汽火車,是英國人喬治·史蒂芬森在他的基礎上改進的。1829年,他的蒸汽火車拖動裝載30多人的車廂以每小時45公里的速度行駛,完成了97公里的鐵路里程。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的發明都帶著缺陷,然後改進,再試用,再改進……在如此反覆的過程中,最終有了蒸汽火車的最終定型。
這個蒸汽火車的定型,包括各方面,不但是蒸汽火車部件,還包括對鐵軌的要求等等。
如果從原始蒸汽機的出現,到最終蒸汽火車的成熟,這是花了人類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以及許許多多的故事在裡面的。
可是,崇禎皇帝這個大幸運兒,因為了後世劉偉超的幫助,所有的這些摸索改進步驟,全都被他給跳過了,由此節省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並且他還比任何人都有信心,這個蒸汽火車的前途有多廣大!
崇禎皇帝的這個鐵路,是標準的鐵路,可以在全國推廣;他的這個蒸汽火車,設計時速是五十公里每小時,比後世二十世紀成熟火車的標準時速六十公里每小時還是要低一些的。
但是,這個速度放在這個位面上,放在這個崇禎年間,那是絕對會亮瞎所有人的眼睛的。
什麼概念?
如果崇禎皇帝的蒸汽火車用標準速度,也就是五十公里每小時的速度行駛,那麼京師到南京大約一千兩百多里路,坐這個火車的話,一天二十四小時就能到了!
當然,這是直線距離,並且火車一刻不停。事實上,這根本不可能。但是,有了這個蒸汽火車的前提下,一般要一個半月的這個路程,用半個月的時間坐火車到達,這總可以的吧?
如此交通上的便捷,必然會引發大明朝巨大的社會變化!
當然,要想做到這一點,高山,深谷、大江、大河,如此種種天險上怎麼通火車,還需要很多難關要過。並且可以預見,短期內並不容易。
此時,崇禎皇帝一家子,就是在站長室吃著點心,看著外面勞作,嘰嘰喳喳地,氣氛非常地和諧。
大概快要到中午的時候,宋應星終於指揮著鐵道兵,把蒸汽火車都架到了鐵軌上,並且車廂相連,在蒸汽火車頭的後面,掛上了三節客車廂,和七節火車廂。
隨後,宮女費珍娥都跑了出去,各自負責的一群小頭目,在宋應星這個總指揮的帶領下,對於各個環節進行檢查,一切透過之後,便興奮地到站長室門口,向崇禎皇帝稟告:一切就緒!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