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經說過,薊州位於燕山山脈和華北平原之間。
建虜以及蒙古韃子的聯軍,和勇衛營以及京營的決戰是在華北平原上進行的。隨後,建虜和蒙古韃子大敗,一路往北而逃,逃過了薊州,便開始進入燕山山脈的地勢,不再是平原了。
馬祥麟所部就在薊州的西側,由夜不收偵查得知對面的建虜確實已經南下之時,便知道肯定是勇衛營和京營殺過來了,就按照計劃,同樣拔營而走,緩緩靠近薊州城這邊。
和圖爾格所部不同的是,馬祥麟所部面對的是建虜,那是如臨大敵,因此就連行軍都是戰鬥隊形的。而不是圖爾格所部那樣,以為是趕去和阿巴泰主力匯合,周邊就不會有他們的敵人,因此用了普通的行軍佇列。
這正走著呢,夜不收便在前方山上查探到敵情,立刻發訊號通知馬祥麟這邊。
馬祥麟得知有敵人來了,戰術非常明確,立刻依山佈陣,全力防禦,壓根就沒想過其他。
隨軍攜帶的鐵絲網,這時候就展現出優勢了。
一捆捆的立刻展開,用木樁在軍前固定,只是一會的功夫,就佈下了一道道高低不一的鐵絲網。
就在白杆軍剛部署完畢之時,山谷那邊,就傳來隆隆的馬蹄聲,蒙古韃子抱頭鼠竄而來。
結果一看面前白杆軍在嚴陣以待,這些蒙古韃子的腦海中,壓根就沒有衝陣的念頭。
這時候逃命都來不及,誰還想著去和前面的白杆軍廝殺,那是不要命了麼!
沒說的,看到有沒有白杆軍攔著的道路,先走為上,繼續逃命要緊。
潰軍之勢,只要不是逼得他們無路可逃,從而狗急跳牆的話,完全不可能有人會主動停下來重整隊形打仗。
一萬白杆軍,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山區作戰,已經有足夠的陣線厚度,讓潰軍望而生畏了。
最前面的潰兵如何逃,就會帶動後面的潰兵跟著往那裡逃,誰也沒有那個心思去好好想想,認真看看,分辨出一條最有利的逃命之路。
所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就剛好能形容此時的建虜和蒙古韃子。
以前有多囂張,遭遇大敗的時候,就有多狼狽!
看著眼前的一幕,馬祥麟所部白杆軍一個個都是大喜。他們自然明白,這是朝廷官軍主力不但打敗了建虜和蒙古韃子,而且是在追殺他們中。那一群群在白杆軍眼前逃過的建虜和蒙古韃子,簡直就是行走的賞銀。
於是,馬祥麟立刻派出他的弓箭手,擇一山腰,開始攔路收買路錢。
凡面前逃過的敵人,執行好的就逃過去了,運氣不好的,被射中人馬的,就當是收到了利息。
他們的這種做法,無形中加深了逃跑中建虜和蒙古韃子的恐懼。
就感覺突然之間,處處都是要命的明軍軍卒了。
先敗於明軍主力,又被薊州明軍截殺,如今還遭遇了白杆軍,這也太倒黴了!
“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