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京師,就是他們的目的地,是他們期待嚮往的地方。
沿途的百姓,看到這支隊伍,雖然看著像流賊,但是卻一點都不驚慌,反而旁觀,甚至隱隱還有不少人露出羨慕的目光。
這倒不是說他們不怕流賊,而是他們知道,這壓根就不是流賊。
在這支隊伍還沒出現的時候,就有快馬通知各地衙門,然後由各地衙門再發公告,說勇衛營招募的漕工隊伍即將北上京師,沿途經過他們這邊。
在隊伍中的那些穿著紅色鴛鴦戰袍的軍丁,就是勇衛營的將士。
而勇衛營的軍紀,那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誰都不慌。
那些生活困苦的百姓,則是羨慕這些被選拔為京營或者勇衛營的漕工,成為了御林軍,以後就不用擔心捱餓了。
在隊伍之中,有兩杆大旗並行,其中一杆上繡著“孫”字,另外一杆上繡著一個“黃”字。
在這旗幟底下,兩個將領模樣的人正在說著話。不用說,這兩人便是勇衛營的兩名總兵,一個是孫應元,另外一個是黃得功。
其中的孫應元,按照原本的歷史程序,他是已經在羅山被流賊圍住,孤軍奮戰,最終戰死殉國。
不過在這個位面上,因為崇禎皇帝有了奇遇,得到了來自劉偉超的指點,使得崇禎皇帝用八百里加急傳召這位悍將,從而改變了歷史,沒有發生羅山之戰而北返了。
黃得功按照原本的歷史程序,是在中都鳳陽和劉良佐一起保護皇陵,與張獻忠和革左五營作戰。也因為蝴蝶效應的原因,北返京師。
他們兩人都在途中接到新的聖旨,一邊參與救災,一邊招募漕工,準備擴軍。
如此一來,他們兩人雖然是一前一後出發,最終卻是一起返回京師。
對此,他們兩人自然是很高興的。
南征北戰這幾年,手下訓練出來的勇衛營將士不斷戰死,兵源根本得不到及時的補充,而流賊那邊,卻是殺之不盡,滅之不絕。這種趨勢的最終結果如何,他們兩人身為帶兵將領,自然是心知肚明,也因此,心中其實都是非常擔心的。
不過他們兩人是天子禁衛將領,自然也知道,朝廷沒錢,皇上沒錢,湊出錢來拼出這支勇衛營,已經是竭盡全力了。不要說擴軍了,就是補充到原本的兵力規模,都只是奢望而已。
然而,讓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這一次接到的聖旨,竟然是擴軍!
可以說,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好事呢?
誰知還不止如此,朝廷竟然還真得下撥了賑災銀,對運河兩岸的災區進行賑災。
於是,不管是孫應元還是黃得功,心中自然就冒出了一個疑問:朝廷哪來的那麼多錢?
一向不關心政治,只顧著打仗的他們,也不由得打聽起來,朝堂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結果不打聽還好,一打聽之下,頓時就瞠目結舌了!
京師那邊的變化,實在是讓他們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