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故鄉情結,陸小西也不例外。從小吃慣了家鄉的土豆,還是覺得家鄉的土豆好吃,岳父金銘也說泰寧的土豆在省內最出名,沒退休前,歌劇院每年都是組織幾輛車去泰寧採購,從省城去採購的車輛有時候能達到幾十輛甚至上百輛,往往是一排大卡車排隊行駛,一路上浩浩蕩蕩。
金靜說單位有人買到泰寧的土豆了,是在老道外的早市上,每年秋季,那裡都是秋菜集中的地方,土豆、白菜、大蔥,大蘿蔔,也有大興安嶺和伊春的蘑菇、木耳,還有周邊的五常大米,但大米很多是灌裝的,不一定是真貨,五常大米就在打假中越來越多,只要掛上五常大米的名字,就比普通大米多賣錢。
金靜和陸小西的聊天被岳父聽到,岳父插話說道:“這個時候是有賣土豆的,但還不到大量儲藏的時候,買一些臨時吃可以,要是儲藏還得一個月以後,那時的土豆才能不容易腐爛。”
金靜回臥室看看,瑤瑤還在睡著,就對陸小西說道:“正好今天週日,一會兒瑤瑤醒了叫我媽看著,咱們去道外看看,先買一些,夠吃一週的就行,平時忽略你了,忘了你喜歡吃家鄉的土豆。”
金銘揮揮手叫他們走,瑤瑤他可以照顧。兩人換上運動服,打算步行,從家裡到江邊不遠,沿著江邊走是最近的路,回來的時候可以坐車回來。
道外沿江早市長長地一溜,足有三里地那麼長,都是附近縣城的人趕到這裡買菜,因為從外地過來,經過鬆花江大橋,這裡是最近的早市,加上道外人多,又是開埠之地,來這裡做買賣的人也多。也有冰城本地的人倒騰菜的,道外買賣人多是多年來沿襲下來的。
賣東西的人雖然多,但是井然有序並不亂,因為人多,陸小西放開金靜的手在前面領路,賣各種觀賞魚和鴿子的店家看到有人過來就吆喝幾句,挨著的是賣花的和賣鳥的。
大車賣菜的集中在這裡,往前走才是小商小販和二道販子,找到賣土豆的地方,大車停在身後,面前是幾袋土豆摞起來,一堆倒出來的土豆是樣品,證明土豆都跟倒出來的一樣,旁邊一張紙殼上寫著泰寧特產885,這裡賣土豆都是按袋,要是挑著買的話也賣,不過要貴一些。
忽然陸小西的肩膀被人重重地拍了一下,跟在身後的金靜嚇了一跳,以為有人要與陸小西打架,卻見陸小西一回頭,笑著抱住拍他的人,才知道自己誤會了。
拍陸小西的人正是泰寧老鄰居“二肥”,當年“二肥”賣過帶魚,陸小西過年時買過他的帶魚。
“二肥”連拉帶拽把陸小西領到旁邊的一輛卡車旁,指著一個身穿紅色棉服的婦女說道:“這個是我家你嫂子,你也成家了吧?我們有差不多十年沒見了吧?”
陸小西對“紅色棉服”點點頭說道:“嫂子好,我和“二肥”從小在一起玩兒,來省城才四年多,沒想到在這裡遇到了家鄉人。”
“二肥”的女人顯然不不擅長交際,被風吹亂的頭髮蓬鬆著,低頭微微一笑,風吹日曬的臉龐有些粗糙,牙齒倒是雪白。
陸小西側過身子給“二肥”介紹金靜:“這位是我妻子,歌劇院的大提琴手,也是我們泰寧出來的。”
看著一身白色運動服、腳穿白色運動鞋、高挑身材的金靜,“二肥”往衣服上蹭蹭手,想過來與金靜握手,金靜微微一笑,躲過“二肥”伸過來的手,“二肥”自嘲地笑了起來:“在家跟老孃們混慣了,忘了這裡是省城。”
早晨來買土豆的人不多,“二肥”提議去吃早餐,還能多聊一會兒,見一面不容易。金靜揮揮手讓陸小西跟“二肥”去,自己幫嫂子賣土豆,說完真的彎腰拿起兩個大土豆。
走進包子鋪,二肥點了兩屜小籠包,兩碗小米粥,一碟小菜,這裡他比陸小西熟悉,每次來賣土豆都是在這家吃包子。老闆娘是南方人,個子不高,白白胖胖的,“二肥”進來拍了她的屁股一下,算是找回了剛才的面子,老闆娘倒是不生氣,扭著胖胖的身子去給他們端包子。
喝了幾口小米粥,陸小西問二肥:“跟你一起做買賣的“麻桿”現在幹什麼呢?”
二肥咬了一口包子說道:“他呀,當年用秤砣坑老鄉做損了,去年突然得了腦出血,差點兒死了,現在能走路,就是“挎筐”了。”
陸小西想象著“麻桿”那麼高的身高,走路歪歪扭扭的樣子,不禁嘆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