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玄幻魔法>山海奇異志> 卷一 第三十一章 殭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卷一 第三十一章 殭屍 (1 / 3)

楊老先生被送到房間內,基地裡的一名女性老者前來為其診治,原來是被屍毒感染,又得不到很好的治療,病情惡化了。好在經過治療,暫時已無大礙。

這名女性老者姓羅名星,是基地的醫官,和周劍鬥一樣都持有銀龍徽章。對於屍毒和殭屍,李氏兄弟知道的也並不多,畢竟已經消失百年了,沒什麼有用的情報。周劍鬥看了看羅星一眼,然後說:“你跟這幫晚輩解釋解釋?”

“沒空。”羅星瞪了一眼,飄然離去。

周劍鬥有點尷尬,大概料想不到羅星在我們這邊後輩前也不給他留面子吧。只見他乾巴巴的嘿嘿一聲後說:“那好吧,我來給你們說說這個殭屍。”

殭屍,最早也叫乾屍。有確切記載的是清朝時期的《子不語》及《閱微草堂筆記》,然而真正出現應該大約是在戰國至秦朝時期。當時,天下大亂,戰事不斷,官員、將領和財主一旦病死或戰死,隨從人員基本都要殉葬。我國古代,基本都是以墓葬為多,墓地往地下修成墓主人生前居住的樣子,墓的門口以巨石封死。

期間,有很多殉葬人員被封閉在內,但是並未死亡。過了數日,求生慾望越來越強烈,但是四處沒有水和食物,只好吃屍體。而這些屍體,有的已經被真菌、細菌感染了,產生病變,出現屍毒。大多數人,吃著這些屍體,不到兩天,基本都暴斃而亡,極少數的人吃了之後,自身中了屍毒,卻不會死,大腦中樞和神經早已被破壞,變得遲鈍,不知疼痛。再過些天,屍體也都吃光了,只能吃殭屍,大殭屍吃小殭屍,弱肉強食。

在這期間,視力會退化、逐漸到完全失明,嗅覺開始變得靈敏,而身體細胞變得不易衰老,據說有的殭屍可以千年不死。然而只是據說,真假不知,而且所謂不死是指不會自然衰老死亡。至於民間傳說中所謂的剋制殭屍法寶:桃木劍、黑狗血等那純屬扯淡。殭屍最怕的是道家內力,至剛至陽之力,其次就是怕火攻。

殭屍一般是修煉越久越厲害,一般是根據眼睛的顏色來判定等級的,由弱到強分別為:紅、白、藍、金四個等級。而據說還有一種殭屍名為“夜叉”,是由完全體不化骨長年累月修煉而成的。所謂不化骨是指人死後身體某些部位因為精神灌注而使其部位屍骨不化。精神灌注就比如扛麻袋工人因為一直用肩膀出力,他死了之後可能其肩膀附近就都不會腐化,而肩膀不化的部位就叫做不化骨,而不化骨若是之後得了日月精氣就會作祟。夜叉幾乎是殭屍的最高階別,從未有人見過,連“據說”裡頭都沒有。

一般紅、白、藍這前三個等級的殭屍都四肢僵硬,大多數只能同時揮動雙手進行刺、掃、割、擋這些動作,而腳都是用來移動,無法出招的。

我們幾個聽著周劍鬥說得玄之又玄,好在有剋制的招式,也算有點收穫。

周劍鬥吐出一口煙繼續介紹。

據說當年我的師祖劍魔、胡霸天、易老頭、蝴蝶仙子等前輩認定湘西自古流傳的趕屍術太過邪門,經常用活人為食來養殭屍。遂與趕屍術世家歐陽家談判,勸對方放棄趕屍術。然而歐陽家不以為然,不僅我行我素,還變本加厲,湘西境內竟幾乎沒有活人蹤跡。胡霸天帶了幾名古武者,滅了歐陽家。這事情的真假,後人並不知道。只知道說是殭屍早已滅跡近百年。

我一聽,又有我師祖的事,想來劍魔早前快成古武者大當家的了。李氏兄弟這才說起我是劍魔徒孫,而玉瑤是蝴蝶仙子的徒弟這事。周劍鬥聽完,雙眼放光,嘖嘖稱奇說:“想不到我老頭子還能活著見到幾位前輩的後人。”

聽周劍鬥這麼說,我反而有些慚愧,剛剛踏入這個世界的另一面,頂多算是個菜鳥,想想師祖他老人家赫赫威名在古武者中無人不知。周劍鬥顯然看出些什麼,彈了彈菸灰說:“王少俠你年紀輕輕,因緣際會繼承到劍魔前輩的衣缽,他日成就無可限量啊。”

我慌忙答應一句:“前輩說笑了,小子我才疏學淺,還有許多地方要多跟您學習。”

“這話沒錯,比武學修為或許我還不如你,只是這古武學識我知道的比你多的多。”周劍鬥顯然對我的回答很受用。

一會,楊素跑來說:“我師父醒了。”我們一行人前去探望。

周劍鬥人還沒到,話就到了:“楊堅兄弟,可還記得我嗎?”

楊老師父(楊堅)抬起頭,眯著眼,看著眼前這些人。半晌,作勢要起來,邊說:“劍鬥老弟,多年不見了。”

周劍鬥很開心楊堅還認得自己,大步上前坐在床邊,拉著楊堅的手說:“是啊,一別五十年,你我這才有緣見上一面。”

原來,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正值破四舊和文化大GE命期間,古武者被認為是糟粕之人,被下令禁止收徒習武。大多數古武者在那個時期都選擇了隱居山林,不問世事。楊堅和周劍鬥一言一語的說著,我也聽出些東西。

原來,楊堅是大隋朝楊氏的後人,難怪這楊堅、楊廣、楊素都是隋朝時期的楊氏名字。當時李淵起兵,滅隋後建立了大唐王朝。楊氏後人楊政道後來擔任尚衣奉御。唐高宗永徽初年,楊政道去世。其後事蹟,史無記載。其實,楊政道死後,楊氏後人擔心唐皇帝再起殺心,遂辭官歸隱。數年後,舉家從長安遷徙至閩南地區,在泉州永春落腳生根。楊氏後人一直沿用先祖的名諱,以示不忘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