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婦人應該就是孫阿牛的母親孫柳氏了。
過完年趙豐年就跟孫阿牛談了讓他管府城據點的事,孫阿牛十分感激,二話不說就帶母親來府城了。
“這一定就是趙秀才了吧,一看就是讀書人!”孫柳氏笑道。
“柳伯母,勞煩您辛苦一趟了,您叫我豐年就好。”
孫柳氏連連笑著點頭,又讓兒子孫阿牛不要閑著,趕緊地把前院再掃一遍。
“孩子們都累一天了,叫他們休息休息,阿牛,還有大尺,你們都歇一歇,一會兒我們自己來就成!”巧娘攔下人,又跟柳氏笑道,“我們從村子裡帶了新鮮的瓜果菜,米麵油都有,早聽人說了,這府城的東西價貴著呢!”
“可不是,我來了府城才知道,這府城的人吶,連水都要花銀子買的,更別提那什麼青菜果子了。”
“你們那邊沒井?還要買水呢?”巧娘知道兒子在府城還盤下了一座宅子當倉庫油鋪,卻還沒去過,也不清楚情況。
柳孫氏忙解釋,“宅子那邊是有的,不過我見到其他人去巷頭打水,才知道不是所有宅子都有水井,妹子你既然來了府城,有空也去宅子那邊瞧瞧。”
“等我這邊休整好了,就去找你聊天。”
“那感情好,我還撒了些菜種子,巧娘妹子你到時候看看,要是想種,只管來挖。”
柳孫氏跟巧娘雖是同村,但孫家不怎麼跟村裡來往,巧娘也只是聽說她嫁了一個外地來村裡的,如今來了府城,倒是可以做個伴了。
柳小尺帶著趙豐年在屋子裡轉了轉。
“三進的屋子,原先屋主是個舉人,後來那舉人謀了個缺去外地做主簿去了,原先他們一家三代人住,還養了兩個下人,我想著你們雖如今人少,後頭少不得也要請幾個下人,索性就買下來了......
這裡離府學只有二裡路,再旁邊的大宅子,住的多是府學的夫子,還有府城的官邸,離你這屋只隔了兩條巷子,灶屋跟水井就在這後院,你看,這裡還有個馬廄,剛好可以拴驢子,就是出門的時候得從後門繞到前頭去。”
柳小尺剛說完,趙豐年就看到柳大尺牽著驢車從後門走了進來。
趙豐年笑了,“辛苦小尺哥了,這屋子很不錯。”
“就是這花花草草的不實用,不如拔了種點菜!”趙來賀跟著到了後院,看見那方小花園,搖了搖頭。
“做學問的人嘛,養養花陶冶情操,是風雅。”柳小尺解釋。
巧娘忙點頭,“寶兒也要做學問呢,那不能拔了!”
“娘,我覺得爹說的沒錯,花花草草不實用,種點菜也好。”
趙來賀哈哈大笑,“看到沒有,寶兒也覺得!”
“好好的屋子,幹幹淨淨的,整塊菜地,回頭下了雨泥巴都要沖到屋裡了。”
趙豐年想了想,“這樣,回頭爹你去拉一車磚來,咱們把地菜地規劃一下,小道用磚砌上,隔成一塊塊的菜地,這樣無論是澆水還是整地都不回弄髒鞋,泥水也沖不進屋裡。”
巧娘笑了, “這個好,那過幾日我就去問柳姐討菜苗去,他爹你趁著這幾日把花拔了,地給整出來。”
“我看行!”
一家人就這樣住進了府城。
住進府城的第二日,趙豐年就準備去府學報道了,大胖給驢子套上車,叫趙豐年前門等著,他從後院繞過來。
趙豐年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