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向來不對付,如今倒是能走一道上說話了,幾個一起來的媳婦大娘都覺得十分稀奇。
換做是平時,王三娘不會理睬王小紅,但是此時她也有一肚子不滿想要發出來,“可不是,這老四家可真有意思,上回孵小雞,誰家都送到了,就沒記上爹孃,老四能起圍牆,可見從山上尋摸了多少好東西,可憐爹孃在家裡都饞肉好幾個月了,他趙四倒好,連個肉皮都沒送塊來。”
旁邊的人聽不下去了,“來金家的,這話就不對了吧,雞苗那事,來賀家的不是提了籃雞蛋給你家嘛?再說了,端午的時候不是才送了小半邊羊去?”
“對啊,前些日子,巧娘還送過幾天魚呢,怎麼老兩口就又饞肉了?不是這肉都被你們自個兒吃了吧?”
“我呸,說什麼虧心話呢!誰吃了肉不給老兩口吃了!”
王小紅不是不知道趙四家給老宅送東西,每次送過去她都會把兒子往老宅送,就為了讓兒子蹭上一口肉吃,只是一聽說趙四家送過這麼多東西,心裡總歸是不平衡的。
“他大伯孃,這就是你的不是了,老四今日這事做的不地道,但是你也不能虧了爹孃的肉啊,我們幾個小的少分了地跟錢,不就是因為你們大房要奉養爹孃嘛。”“王小紅,有本事下回你就別把柱子送老宅來,我呸,肉沒少吃,輪的到你說話!”王三娘又啐了一口,快步走開了。
王小紅自覺今天佔了上風,心裡居然覺得舒坦多了。
幾個看熱鬧的自然少不了又是一番閑話,不用說,明日村口的話題就是趙四家給老宅的爹孃送了多少肉,而趙大夫婦苛待爹孃的事了。
這些閑言碎語跟趙豐年家沒什麼關系,因為天氣漸涼,他們家收完大豆還要趁早把雞棚搭起來,因此趙來賀夫妻倆連幹了三天,總算是把大豆都分揀出來了。
篩去雜質,居然連竹筐都裝滿了,趙來賀連忙去趙家大伯家借了稱來,一家三口鎖上門,激動又期待地稱重。
“一石又兩鬥!”趙來賀雙眼放光。
巧娘也不遑多讓,“真的是一石五鬥,不是咱們算錯了吧?”
“寶兒都記著呢,顧小秀才說了,寶兒的算學學得好,肯定錯不了。”
趙豐年點頭,巧娘這才笑開了。
這裡一石是一百斤,一鬥是十斤,一石兩鬥就是一百二十斤,這邊大豆的畝産在六十到一百二十斤,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好要分上中下田的區別,一百斤以上都是上等地的畝産了,他們開心是有道理的。
“這堆肥真有用啊!”趙來賀笑得合不攏嘴。
“也是爹伺候的好,平日裡精心照料,這個産量不算紮眼,明年咱們家繼續上肥,産量應該還會有提高。”現代黃豆的畝産在三百到五百之間,有些品種在特定條件下,七八百都不是問題。
但是趙豐年沒想過第一年就把産量拔太高,目前他們能力還不足,引起其他人眼紅沒有必要,因此他們家六畝地,有一畝是沒有上肥的,那畝地産了八十斤,半石三鬥,如果加上那一畝地的大豆,平均畝産就是一百斤,一石並不算突出。
趙來賀巧娘只得壓下心底的開心,若無其事將稱還了回去。
村裡定下後日去縣城送糧繳糧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