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村裡,宗族的力量是很大的,村長非但是一村之長,又是他們趙家宗族,平常多往來,對他們自然沒有壞處,
只是,趙豐年想的還要多一層,那邊是後面的事了。
很快,就到了大豆收獲的時候了。
自打大豆傳到了懷江府,因為其飽腹感,以及種植後能使其他作物增産的特性,很快就傳播開了,越是地少的人家,恨不得全部種大豆,只是這東西口感不好,吃多了容易脹氣放氣,那些富貴人嫌棄其不雅,是不吃這東西的,因此大豆依舊屬於是買不上價的下等糧,因此,這才沒讓所有人都去種大豆。
但是在趙家村,種大豆的人家在附近幾個村裡子絕對算得上數一數二的,這也可能跟趙家村水田比較少有關。
而在趙家村,趙家今年足足六畝地的大豆也算是多的了,村長家地多,種了十畝,趙大伯家是八畝。
就在收大豆前幾日,趙家的院牆全部完工,這一回趕上了農忙,沒打算擺酒慶祝,大家夥便投入到了農忙中。
巧娘本想停了孵小雞一起幫忙,但是趙來賀沒讓她下地,只花了幾個銅板請了同村的幾個即將要娶親的小夥子收割,不過三天就收完了,山腳邊的五畝地只在靠著山那圍了起來,收完直接從那邊的後門拉進了他們家的院子。
巧娘需要做的是將豆子整株鋪在前些日子夯平的場子上晾曬。
顧傢俬塾放了農忙假,趙豐年就跟在巧娘後面一起幫忙晾曬,巧娘心疼兒子,只塞給了他一個小籃子,只讓他撿一撿門口掉落的大豆。
趙豐年無奈去了,還被幾個青年取笑了一番。
大豆的採收是整株拔起收回來的,不然等幹透了,豆莢會自己曬幹炸開在地裡,那種炸開在地裡的,每一兩天就要發芽的,因此,總是要趁著還青色的時候拔回來晾曬,老天爺給力的話,不到十天就能開始打豆子了。
許是注意力都放在趙家的大院子上了,幾個青年到底是經驗不足,沒看出趙家這批豆子的質量遠比旁人家的好,旁的不說,就說飽滿的豆莢,佔據了豆株的一般以上了。
趙來賀確實很早就留意到了,他們家還有一畝地是沒上堆肥的,癟豆莢明顯比上了的多很多,不過,這還是第一年上肥,趙來賀已經很滿意了。
等到可以打豆子的時候,用上了連枷。
趙來賀一共做了四個,此時跟巧娘兩個人,在趙豐年指導下,面對面站開,你上我下,我上你下,剛開始還有些生疏,不時會撞在一起,但是隨著漸漸熟悉起來,動作是越來越熟練,竟是沒一會兒功夫就去了一畝地的豆子。
夫妻倆自然是驚喜不已。
“竟是毫不費力,手這樣一抬,這上頭的自己就打著轉甩下去了。”上回做好後,巧娘還瞧不明白怎麼用,如今上手了,慢慢都是喜歡。
兩人像是得了剛到手的玩具似的,都不想休息休息一會兒,便又繼續開幹了。
趙豐年瞧了一會兒,這才笑著回去讀書了。
等到第二天,趙來賀才想起來給村長家送連枷。
一路上沒碰到幾個人,最近怕是都在打穀場輪著打豆子。
趙來賀帶著趙豐年先去了村長家,聽說村長還在打穀場,索性提著東西又去了打穀場,等到打穀場的時候,果然見到不少人。